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6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20世纪以来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使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语言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在克服自身矛盾和寻找出路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现实的呼唤之下,也开始重新关注生活世界,道德生活成为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42.
2011年10月的小悦悦事件与四年前彭宇案的报道,媒体的道德诉求本来同是倡导见义勇为,可结果非但没能引导人们向善,反而对当事人权益、媒体信誉、社会道德和国家形象造成令人痛心的侵害.细究其因,发现是议题建构导向偏差、“媒体审判”伤情害理和传播方式操之失当导致的事与愿违,诉求方式丧失道德价值而走向悖论.  相似文献   
843.
环境保护离不开环境教育,而环境道德教育又是环境教育的灵魂.从环境保护的主体来看,如何解决公众的生存困境、公共管理者的政绩偏好、企业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当代人的利己主义倾向与环境道德教育之间的矛盾,是环境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4.
清代道德生活经历了从磨合时期到稳定时期再到裂变时期三个阶段.其磨合时期所要处理的主要社会关系是民族关系,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民族之间的道德生活冲突.其道德生活的磨合,在其根本上并不是对私人生活领域道德生活的整合,而是对公共生活领域道德生活的整合.其稳定时期所要处理的主要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所要解决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利益矛盾.在全社会都关注和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下,此时期的思想文化被强势地赋予了同质性,且清代人在各有其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基础上达成了一定的道德共识.清代道德生活的裂变是稳定时期道德生活日积月累的结果,它表现在观念上是道德认同乃至整个社会认同的危机,在行为上则是伪善的流行甚至公开背离清朝政府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规范.腐败和贫富差距是造成这一裂变的主要原因,它们使利益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使社会危机不断深化,也使清朝政府的统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45.
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46.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中,“大一统”基础上的盛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贞观盛世是这种理想的最切近的实现.史论结合地看,唐初实现这盛世的实践经验主要可归结于君臣和谐、官民和谐以及民族和谐的三大和谐道德生活.君臣和谐具体地呈现为君臣职权和谐、君臣话语权和谐、君臣关系和谐.官民和谐具体呈现为亲民利民和限制特权两个维度.民族和谐可以被理解为官民和谐的特殊情形,三大和谐共同构成了贞观盛世的和谐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847.
在分析导致医患关系失和原因的基础上,界定"患者道德权利"内涵,揭示患者道德权利被忽视和遭受侵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结合患者道德权利的特点,提出强化患者权利保护的措施,即转化患者道德权利为制度性权利,提升权利的权威与效力;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及执业能力;创新患者道德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48.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伦理问题的有益尝试,“科学实验”的应用能够拉近“应该”与“是”的距离,使科学与人文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849.
焦伟 《管子学刊》2013,(2):26-28
先秦诸子百家在争辩和探索中,以道德为重要命题,格物致知,法天象地,塑造了很多哲学意象。《管子》的德论自成一家体系,在观物比兴中,在道与德、法与德、义与德、刑与德、智与德等范畴和关系上,互为佐证,中庸和合,兼而融之,通过一系列美好的语象赋予了“德”更多的深刻涵义和社会应用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比德意象,并对后世儒道等学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50.
卢克斯认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拒斥道德,对社会进行一种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又极富道德判断,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只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只要将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区分为法权的道德与解放的道德,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拒斥的只是法权的道德,而信奉的是解放的道德,这个似是而非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塞耶斯对卢克斯的观点提出了明确的批评.塞耶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只是历史的、相对的,而卢克斯却错误地割裂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并基于对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错误地将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道德分割成了相对主义的法权道德与绝对主义的解放道德.实际上,塞耶斯不仅在多处误解了卢克斯,而且他本人既未能有效解决有关的道德问题,又始终摇摆在道德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相反,卢克斯的观点对我们思考相关问题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