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9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蔡昱 《道德与文明》2021,(4):129-141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这是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性恐惧出发的道德教育,才是摆脱了道德说教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72.
人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科技时代的批判,是与人的自我意识一同发生的。当今世界,科技已越来越被当作自主的、异在于人的并沿着非人性化的惯性而展开的过程。如何对这一过程重新进行人化?如何使现代人具有科技进步时代的人的内容的清醒意识?这是每一个人文学者必须给予严肃关注的问题。从道德本性的角度视之,科技社会所制造的大量的替代经验对道德实践基础的蚕食和颠覆,具有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科技社会中如何确立实践智慧、个人亲证在道德领域里的独立性,对于避免当代人的“道德孤儿”的命运,便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3.
多项式加工树(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 MPT)从理论模型出发,使用多项式模型来拟合行为数据并估计理论模型中各个加工过程发生的可能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分离和量化不同心理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认知研究之中,如态度、刻板印象等。本文首先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并以道德判断为例说明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最新应用。最后,总结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即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和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指出其潜在不足。  相似文献   
874.
在当代中国,各领域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有的甚至已经演化为局部风险而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布劳关于异质性与不平等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道德冲突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当前,导致道德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因之外,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身份确认缺失引发道德冲突;对异质性的曲解导致道德冲突;个人向上流动受阻激化道德冲突;中间阶层缺场无法缓解道德冲突;价值观和现存制度之间的矛盾也会带来道德冲突。治理和化解道德冲突的对策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以降低道德冲突;强化异质性交叉以减少道德冲突;培育社会中间层以弱化道德冲突;实现不同群体间的有序流动以化解道德冲突;确立共享价值观以消弭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87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是新时代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责任担当。作为理念,它是对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作为实体,它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即广泛责任、理性审慎、人文关怀等。从理念共识到实践构建,可以通过道德责任来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气质,解决构建中可能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例如匡正正义、制度保障、履践责任,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76.
陈斯允  卫海英  孟陆 《心理学报》2019,51(12):1351-1362
如何有效地引导个体“慷慨解囊”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都关注的热点。基于道德基础理论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社会知觉(温暖型vs.能力型)的劝捐主体中, 两种道德诉求方式(个体人道诉求vs.群体规范诉求)对劝捐效果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3个实验的结果显示:温暖型(能力型)劝捐主体与个体人道诉求(群体规范诉求)更为契合, 更有利于提升劝捐效果; 温暖型劝捐主体进行个体人道诉求主要通过唤起个体的自我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而能力型劝捐主体进行群体规范诉求则主要通过增强个体的反应效能而提升劝捐效果。  相似文献   
877.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共情和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道德推脱问卷对6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2)共情在自尊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道德推脱在自...  相似文献   
878.
李乾坤 《世界哲学》2022,(5):94-105+160-161
在20世纪中叶以来德语学界对现代犬儒主义的研究背后,隐藏着19世纪初以来自黑格尔到阿多诺为代表的思想家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对犬儒主义问题所做的探索。《拉摩的侄儿》中出场的现代犬儒主义问题从一开始就成为德国哲学的对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从精神的自我分裂的角度,探讨了犬儒主义现象的形成机制。此后,马克思立足对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解剖,回答了犬儒主义现象的社会根源,并将之视作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结构的必然。而后,西美尔从货币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犬儒主义的产生,卢卡奇则以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法,剖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内在分裂的原因,并指出现代犬儒主义是资本主义崩溃的征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全新统治形式的框架下,认为犬儒主义是启蒙的核心计算理性无力承担起道德学说的必然结果。犬儒主义批判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的关键切入点,而马克思对犬儒主义的批判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坐标。  相似文献   
879.
郭敏 《道德与文明》2019,(1):116-1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道德引领既植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相关历史经验,又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构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的三大维度,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的道德引领维度,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的道德引领维度,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的道德引领维度。  相似文献   
880.
在元伦理学讨论中,由于否认道德属性的存在,错论通常被认为会导致道德取消主义。乔伊 斯指出,在接受错论的前提下,将道德视为“实用的虚构”可以避免走向道德取消主义。他 旨在论证,认知上持有道德信念并不是接受道德论说的必要条件,道德虚构依然可以补充并 强化行动者的慎思推理,使其按照道德要求行动。道德虚构主义不仅犯了类比不当的逻辑谬 误,而且会导致道德权威缺失的问题,此外还面临虚构内容的解释问题。因此,道德虚构主 义不能避免道德取消主义,这也意味着虚构主义并不是拯救错论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