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97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天风》2005,(7):40-40
十条诫命的道德命令显然是以神的慈爱和公义等属性为基础的。十条诫命的头四诫是关于我们与神的关系及对神的责任,后六诫规范了人与人之间当有的合宜关系与职责。圣经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基于人与神的正确关系上的。  相似文献   
102.
道家和儒家的立足点都是现实。不过,所不同的是,道家是人的现实——人性自然;儒家是社会的现实——社会制御。所以,前者强调的是人性自然需要的一定满足,以个体的特性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后者推重的是对社会理想的设计,一切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依归,无形中剥夺了个人道德自由选择的权利,使道德法律化,在根本上驱除了道德的滋生点。在自然界,道家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体的,人是万物之中的存在,在思维的逻辑上,显示的是从万物到人的特征,而不是从人到万物的方向。儒家显示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人是自然界的主宰。道家人与万物合一的价值观,在物我、人己关系上,显示的是先他人后自己的方向,物我、人己是一个统一体;儒家的价值追求则是先自己后他人的向度,是自我本位主义。  相似文献   
103.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4.
隐喻是指利用具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具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105.
"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从“次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出发,指出“次道德”是一个“伪概念”,其实质是违法犯罪;之后对“次道德”现象进行了深刻的伦理反思:“次道德”问题的出现,既反映了中国人精神道德陷入了危机,又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不断崩溃;最后探寻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6.
以496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网络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 同时测试其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发展轨迹, 并分析道德推脱、观点采择与共情关注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2年时间内, 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 起始水平与下降速度有显著负相关; (2)道德推脱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负向预测其下降趋势; (3)观点采择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起始水平, 正向预测其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肯定了道德推脱与观点采择对初中生网络欺负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 以网络情境支持了道德推脱理论, 部分支持了社会信息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107.
一分的价值     
儿子喜欢读书,可是他对写作没有兴趣。我为此十分头痛。有一次,几位文友在恭维我发表的一篇杂文。没想儿子在旁边插嘴说:“我也能写出那样的作文来。”我一听,立即鼓励他说:“我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只要你坚持每天练笔,你写得会比这更好!”晚上儿子还真的写了一篇记叙文。尽管作文存在着很多  相似文献   
108.
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传播的道德属性 ,传播在其过程中深受社会道德的制约 ,因而 ,从理论上探讨传播伦理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论述了传播伦理学的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属性 ,在当今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介绍本成果首次以文化学的综合视野对中国传统孝文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提出孝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的核心观念和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对孝道的起源、历史演变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考察,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综合意蕴与  相似文献   
110.
科技道德的两种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致力于挖掘各种科技道德规范背后的伦理精神 ,提出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是科技道德规范的灵魂 ;阐释两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辨析二者间的学理关系和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