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6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01.
在一些<医学伦理学>教材中,对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表述不规范,对两套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要么在概念上认知模糊,要么在内容上表达不准确.而且对两套医学道德基本原则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辩证统一.导致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概念认知混乱,找不到自己医疗行为的准确定位.通过对医学道德基本原则的论证,对医学道德基本原则概念认知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2.
道德的本质问题作为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历来为伦理学家所关注。近三十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把握和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虽然有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甚至失之偏颇,但也都为我们认识道德现象及其本质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和思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将更全面、更明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3.
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573-579
以往对道德直觉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因素在道德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者提出道德决策中存在有意识认知和无意识情绪两种加工过程, 二者之间不能够完全分离与孤立。针对这种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经典电车和人行桥困境中的道德判断差异等问题, 近年来大量研究通过对道德行为者和道德判断者自身原因、道德情境等主客观因素的深入考察, 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揭示认知—情绪过程解释的合理性及道德决策差异背后的其他原因, 形成了道德直觉背景下相关领域诸多新的关注点。未来研究有必要针对道德决策研究的方法学、情境的扩展及认知—情感系统内部交互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考察了在一个道德两难的情境中, 权威人格和权力感对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以某市公检法系统的122名公务员为被试。首先采用权威人格问卷筛选出高权威人格组和低权威人格组被试, 然后分别进行高、低权力感的启动, 最后让被试对一个道德上的两难情景做出选择, 选择的结果可以反映被试的道德思维方式。研究结果显示, 高权威人格组被试在启动了他们高的权力感后, 产生了明显的以规则导向为主的道德思维, 而对低权威人格被试, 他们道德思维方式则不受权力感启动的影响。由于社会冲突的产生常常与冲突情境中的道德思维方式有关,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 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回顾中国道德建设30年,其逻辑起点即是关于道德建设的科学定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道德建设,必须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在邓小平德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道德建设呈现四大战略创新。一是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二是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三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是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8年,我们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形成了“抗震救灾精神”与“奥运精神”。这两大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0年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6.
尊重——公共生活的基础性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是公共生活中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诉求.康德伦理学揭示出了属于现代公共生活的尊重类型,它不仅与私域生活中以情感为基础的尊重有区别,更与传统社会的等级性尊重不一样.尊重作为公共生活的道德价值,既需要通过制度的安排去实现,又要在人们平等的相互对待行为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7.
地方性立法涉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审慎、科学地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在地方性立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地方性立法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道德,并审慎量度道德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题.  相似文献   
108.
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各种伦理价值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医疗道德失范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制度伦理对道德建设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以制度伦理建设为契机,并辅以正确的激励手段等,可以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引导和强化医务人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规范,重塑良好医德医风。  相似文献   
10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媒介伦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学者们重点研究了传媒伦理的基本理论、实践中的问题与冲突、以及提高传媒伦理建设水平的措施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就媒介伦理的功能、媒介伦理与和谐社会建构、媒介伦理的研究历史作了尝试性的探讨。但也应该看到较之医学伦理等其他分支伦理学的研究,媒介伦理学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10.
从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著作来探寻中国的医者是否在行医过程当中勤守医者的本份,也即类似原则思维的表现。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医学伦理"这个名词,但从历代具有代表性之医者身上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当中,就表现出类似的医学伦理情操。因之,医学伦理原则是俱普世价值的,也即世界上有所谓的共同道德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