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质知识是关于与事物的同一性相关的内在必然特性或结构的哲学知识。胡塞尔设计想象变更方法来生成本质知识。该机制依据初始事例,生成目标对象类型的想象事例,从中提取该类型可能对象的相似特性,最终认定或洞见其普遍的本质结构。然而,该机制面临探究困境:如果本质知识已经或者需要介入想象变更方法,那么该方法是不必要的,因为该对象本质已被知道;而如果本质知识没有或不能介入想象变更,那么该方法不能运行。对该方法的理性主义解读寄希望于对本质的“潜在知识”来化解悖论,然而最终不能逃避循环。但胡塞尔的想象变更方法,实则无需潜在或显明的本质知识参与,根据想象变更自身的特性,就能顺利运行,并产生实质性的本质知识。该机制虽然可错,但也可靠。  相似文献   
52.
论弱势群体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因为贫困的物质利益状况与不平等的物质利益关系而陷入于生存危机之中。生存危机造成道德主体危机,表现为道德能力贫困和主体被边缘化。生存危机导致生存与道德冲突,产生非道德化生存;建构基于生存平等的社会底线公平是建构弱势群体道德底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3.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努尔曼·马贤伊斯兰教在南朝鲜同我国当代社会相适应的联结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但是不能不看到,以往由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在10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54.
待人如己     
严青 《天风》2005,(3):29-29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并没有教导任何全新的道德,新约中的金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先要怎样待人)只是人人在心底下都已知道的当行的事,伟大的德行教师从来不提出新的道德教训,只有假师傅,或者狂人才这样做,约翰逊博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是提醒,这比教导重  相似文献   
55.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6.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相似文献   
57.
霍夫曼虚拟内疚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从涵义及类型、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评述。该文认为。霍夫曼的虚拟内疚理论不仅拓展了内疚研究的心理学领域。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59.
李隆华 《现代哲学》2003,20(3):22-26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具有和谐的品质。而这种关系乃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借用北宋张载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民胞物与”。  相似文献   
60.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道德教育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道德教育模式的比较,总结和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的道德教育模式的特色和不足。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对近五十年来的道德教育进行比较科学的评价,总结成败得失,这对今后构建现代化的道德教育模式和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