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学报》2021,53(11):1244-1259
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 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 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 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 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 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 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 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 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32.
权力感指个体对控制他人和自身的能力的感知。现有权力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主要使用传统两难困境范式,围绕权力感影响主体道德判断的功利论倾向与道义论倾向展开,且研究观点尚未达成共识。由于传统两难困境范式的局限性,研究者开发了道德判断CNI模型探究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该模型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未来研究可关注CNI模型视角下不同类型权力感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探讨特质性权力感与情境性权力感对个体道德判断差异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33.
原理 《道德与文明》2021,(2):111-121
斯密、弗里德曼和德鲁克三位学者提供了一种贴近企业实践的视角去理解商业与道德的关系,希望在真实且具体的商业实践中看待企业伦理问题.斯密强调人的私利心,但他反对把自利与损人等同,主张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弗里德曼继承了斯密"人性自利"的假定,推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展开公开而自由的竞争,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规则约束下追求利润;德鲁克认同弗里德曼关于企业应该固守盈利本分的观点,认为企业应在绩效能力和职权能力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地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共同的福利.  相似文献   
34.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道德建设结合不同时期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任务而展开,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21年至1949年,通过土地改革进行乡村伦理秩序重建的革命性探索;1949年至1978年,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强化国家政治权威的建构,产生乡村道德生活同质化的倾向;1978年至2012年,在农村改革和乡村社会转型中推进伦理变革与道德建设;2012年以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构乡村发展伦理,全面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从乡村实际出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道德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5.
王从友 《天风》2009,(8):41-41
从金融危机到奶粉事件,从剑桥大学的演讲到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温家宝总理常常强调一句话:“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随着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道德的缺失,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甚至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36.
关怀伦理的心理特征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伦理是从心理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重构的一种新的道德模式。关怀伦理表现为关怀人的感情、情绪和态度等,还表现为人的关系、相关人与情境的关系,因之是一种情境伦理。关怀伦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可以用它来解决人际之间存在的分离问题,帮助我们建立起相互间可信赖、可依恋的关系,注重倾听差异,重视差异,以达成和谐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3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生态善美、整体和谐、合理消费、可持续发展和义利统一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38.
自由裁量权是一项不可否弃的司法权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法律自身的不足是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伴随着自由裁量权的是对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的理性诉求。通过道德教育,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将正义等理念实现在自由裁量当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9.
环境行为干预中的溢出效应指的是针对目标行为的干预措施对非目标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根据影响方向,溢出效应可分为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对环境行为的干预措施可能会通过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正向溢出,而通过道德许可产生负向溢出。自我效能、行为难度与行为相似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过程。进一步整合有关溢出效应的定义、统一行为的测量方式以及将情感因素纳入框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0.
在儒家学说上升为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后,基于生产上的原创性、涵盖面的广阔性以及思考的深邃性,《论语》和《礼记》成为中华民族元典的代表,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其对于主体与客体隔阂消解的要义基于元典道德中的核心命题--"道德个人主义".对于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精髓的人文精神,在当下的继承、吸取过程中,应该追本溯源,进一步深化对"道德个人主义"价值的体认,加大对"个体人"的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