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6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道德伦理传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也是降低社会变革成本的制度保证。没有一致的道德伦理认同就不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有序程度。因此 ,那种用市场经济本身来构建新的道德基础的主张是有害改革 ,也是浅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982.
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消极道德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但积极道德情绪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仍然缺乏全面探索。安慰行为是幼儿的典型亲社会行为,本研究使用实验法,采取想象启动和实际启动两种范式,考察积极道德情绪对3-5岁257名幼儿的安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儿的安慰行为发展具有年龄特征,4岁是幼儿安慰行为发展的转变关键期,更有意义的是,研究证明积极道德情绪对幼儿的安慰行为具有促进效应。本研究结果能为有效培养儿童的安慰行为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83.
解读"道德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对道德责任内涵、道德责任归因、道德责任的前提条件、道德责任的谅解、道德责任冲突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道德责任归因理论和责任冲突解决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4.
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道德与法律具有原始共性,正义性和原则性是道德法律化的关键因素。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把道德法律化看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捷径  相似文献   
985.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纸笔测验考察了卷入欺负行为儿童和未卷入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心理表征的差异。实验1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在不相容任务(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的反应时明显快于相容任务(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在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不相容任务。实验2发现,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方,而把不道德词放在上方;间接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上方,把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直接欺负者和受欺负者之所以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三者的隐喻联结("道德是下,不道德是上"),原因可能是他们对道德概念的认知存在偏差,并且认知方式也不符合常规。  相似文献   
986.
本研究依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感知社会支持对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并基于社会认知模型探讨了道德认同内在化和表征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387名中国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感知社会支持显著正向影响道德敏感性,仅道德认同内在化在感知社会支持和道德敏感性间起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拓展了有关道德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增强个体道德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7.
道德生活的合法性在哪里?韦伯提供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理想主义路径,通过对幸福主义或功利主义的批判尤其是正面对新教伦理之理想主义的申述,其确立起如下基本观点:道德不是技术、技艺或物质利益,它不能像任何技术性手段一样有助于达到人们眼前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它本身就是目的——它同人的高贵、尊严和终极价值等关联在一起,因而是人生和世界意义之体现,同时构成了人之永恒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8.
李春成 《学海》2007,(1):123-129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阐释了我国警察行业的几对基本的道德争议和伦理两难。我国“110”报警服务台实行“四有四必”之后,在广受欢迎、深得民心的同时,也遭遇了进退两难的尴尬:面对大量的搔扰和求助等非警务电话,是信守“有求必应”的承诺而继续承受似乎“份外”的重负,还是放弃承诺专注“份内”之事?什么是警察的“份内”职责,什么是“份外”的?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个别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取舍群众的万能化期望与警察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这些问题的道德争议,引发了警察职业伦理的困惑与两难。  相似文献   
989.
令人振奋的是,近几年,草根群体中崛起了一股出自平凡之举却又摧枯拉朽的道德力量,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感动着每一个善良的人,而且树立了正气,凝聚了人心。  相似文献   
990.
对友谊关系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方富熹  方格 《心理学报》1994,27(1):44-50
该研究以友谊许诺为主题的故事分别对冰岛(雷克雅未克市)和中国(北京市)的7岁和9岁小学儿童作个别随访,探查儿童在友谊矛盾冲突情景中是如何作出行动决定选择及道德评价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文化及年龄变量对儿童有关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