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沈秋 《现代哲学》2023,(6):99-107
本文主要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开端的“Reflexion”(返回自身)这一概念进行梳理,探究本质逻辑中包含的原初主体性结构。首先,展示存在逻辑如何通过“绝对的无区别”这一概念完成向本质逻辑的过渡;其次,说明在本质逻辑的开端,返回自身是如何通过“自行设立”“外在的返回”以及“自我规定”这三个环节展开其结构的;最后,证明返回自身是最基本的主体性结构或形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作为主体的反思活动。  相似文献   
232.
法律运行道德追问的两重向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法律运行的道德追问规定为两重向度 ,既有其学理的依据 ,又是历史给予的启示和破解现实难题的需要。对立法的道德追问不仅要考察法之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而且要审视法与社会主导道德以及与广大民众心理和情感相契合的状况。对司法的道德追问则不仅要关注司法是否公正以及司法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而且应特别关注当下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司法之“应然”。  相似文献   
233.
论网络营销的伦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网络营销伦理水平的两维评价模型,并借助该模型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各种不同选择,指出高的网络营销伦理水平未必适合所有类型的企业,继而讨论了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最后以惠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战略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234.
乡村自律性组织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农民道德建设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组织依托,具有自主性、功能的单一性、务实性等特征,其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它反映了农民道德建设的一种自觉,充分发挥了道德的自律作用,强化了农村道德的评价机制和赏罚机制,提高了道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35.
由李萍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分析》,在对公民日常行为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公民日常行为的道德性状,阐释了与公民道德相关的若干论题,提出了提升公民道德的途径和方式,探赜索隐,开拓创新,可谓是目前公民道德研究方面的扛鼎之作。一严整的架构总论和第一章说明了公民日常行为调查的总体状况,概述了日常行为与公民道德的形成。这是一个必要的总体说明和概念分梳。总论介绍了中国公民行为调查的总体状况,包括研究设计、调查假设、样本特征、若干结论。经过精心调查和严密分析,本书得出了如下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36.
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最早的存在形态是类存在形态,人的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类自然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自然基础,类社会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37.
“君子公民”理论作为一种儒家现代化的“身份转型”方案,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需要厘清其权利基础和道德边界,亦即正确处理权利与道德的关系。一种可能的辩护是:君子公民是道德主体与权利主体的双向互补,借鉴罗尔斯所刻画的两种道德能力,可以化解其双主体的内在冲突。一方面,君子公民的行动逻辑仍然基于权利主体,其基本行为规范与公民道德体系是相容的;另一方面,君子公民又是一个道德主体,他不局限于以权利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还追求个人的美德与群体的共同善,通过道德自律寻求内在超越,从而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238.
为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道德认同的关系,及其法律意识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法律意识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187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尽责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道德认同、法律意识呈显著的负相关。(2)人格特质、道德认同、法律意识表现出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同时尽责性对道德认同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3)法律意识在尽责性与宜人性对大学生道德认同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应该尊重人格特质的个体特异性,在高校进行专业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提高个体的道德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239.
化学是打开人类道德进化的一本书。化学演进史亦是人类道德演进史。在与传统化学技术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道德因之发生了正向增强与反向进化的双重演化。与传统化学技术相比,非传统化学技术基于自然主义的理论立场,把道德问题还原为技术问题,继而借助化学药物的嵌入,对"道德因子"进行增删补益,从而实现了人类道德增强作用"量的增长"和"质的飞跃",起到了极其特殊的作用。可以预见,随着化学技术作用的充分涌流,非传统化学道德增强技术的系统性实现,化学对人类道德增强作用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