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道慈 《中国宗教》2018,(11):48-49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自2015年4月召开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以来,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普陀山佛教协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为宗旨,以“五名”(名山、名僧、名寺、名校、名园)建设为目标,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完善“三统一”“一个法人、二级管理、统分结合”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管理原则,设立了佛协办公室、财务办公室、总务基建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弘法办公室等六个职能办公室,对全山备寺院履行管理与服务。为加强道风建设,促进备寺院(单位)功能定位与人才培养,推行“三三制”僧团管理理念,使各寺院(单位)各司其职、备安其位,为推动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62.
众所周知,山西五台山是殊菩萨道场,以殊菩萨位于众菩萨之首,所以,唐代宗据不空三藏的建议,钦定殊菩萨居于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之右。因此说,殊道场五台山居于普贤道场峨眉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道场九华山之右。  相似文献   
63.
福建比丘尼     
全慧 《法音》2000,(1):59-62
尼众丛林与大德三国吴、晋之际,佛教传入福建。寺院的创立,始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当时福建有绍因寺、延福寺、林泉院等5座寺院。尼众的寺院始于南朝梁大通元年(527),位于闽县(属今福州)的法林尼寺是福建第一所尼众道场,“闽中尼寺自此始”[1]。南朝陈太建二年(570),怀安(属今福州)又增建一所景星尼院。据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在今福州地区范围内(还包括古田、宁德、霞浦等处)一共有尼院93所。其中建于唐代的4所,它们是位于长乐的金砂尼院与禅林尼院,分别建于唐咸通五年(864)…  相似文献   
64.
老法师这篇短文写得苦口婆心、痛心疾首、振聋发聩!佛教界太需要这样敢于站出来说话的老修行了!现今混进佛教的魔子魔孙正在坏我佛教,我们需要照妖镜,需要火眼金睛,良善佛子当以戒为师!  相似文献   
65.
道场仪式的解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超度仪式中淡定的情绪、喧嚣的乐器,在表面繁复的仪式规则背后,依托的是社会伦理的教导,宗教的终极关怀与社会道德关怀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66.
被誉为中国近代禅门泰斗、坐阅五帝四朝的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1840年——1959年),“其建树、道德、年龄、悟证之伟大高深,为近千年来所罕见。”他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而富于传奇的一生令世人回味无穷。兹仅就他住持鼓山、振兴道场一例来总结他在中兴各大道场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当时乃至现代佛教界所起的垂范、启迪、警示等意义,因为“鼓山经验”是虚公振兴其住持过的所有道场中所采用的考虑最周密、最具有普遍适应性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67.
西行散记     
仲夏 ,去大草原避暑 ,欣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 ,是我向往很久的愿望。壬午年五月十一日 ,应夏河县关帝庙韩宗慧道长的邀请 ,从兰州起程 ,前往做道场。夏河县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区内 ,藏民族聚集的一个小县城。关帝庙座落在县城中 ,大夏河从山门前自东向西流过。听当地老人们说 ,清朝年间 ,来夏河做买卖的山西汉族商人 ,到这里遇到困难 ,关圣帝君显圣保佑了他们。他们为了感恩 ,从而修建了关帝庙。当时 ,这里的汉族居民 ,只有五百余户。关帝庙建成后 ,香火很旺盛。不光汉族人来进香 ,藏族人也来进香。关帝庙山门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68.
峨眉山宗教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最初应是民间儒家祭祀,然后仙道略先,佛教随来,天主教最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道二教,峨眉山被佛教称为“大光明山”,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故又享有“仙都佛国”之誉。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灭佛崇道”以及儒家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迁,佛道二教在峨眉山兴衰时有变化,  相似文献   
69.
宋永华 《法音》2000,(6):39-40
苏州弘化义诊所位于苏州报国寺。该寺始建于南来咸淳年间。1930年至1937年,印光大师曾掩关于此,并办了如下三件大事:一、在此修辑四大名山志等佛教经籍;二、创办弘化社,流通经书;三、赈灾济苦,福利群生。自此报国寺盛况空前,名扬海内外,成为弘法利生的著名道场。然而沧海桑田,报国寺在五十年代被易作他用,弘化社随之停办。九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在市政府和市佛教协会的支持下,修复了报国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佛教博物馆。建馆之际,佛教博物馆馆长弘法法师为了继承印光大师慈悲济世的传统,在恢复弘化社的同时,于19…  相似文献   
70.
七塔禅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开山,至今已走过1150个春秋,历经沧桑,岿然屹立于甬江之畔.历任住持秉承先贤开创之精神,建寺安僧,高树法幢,弘法度众,宗风远播;千百年来高僧辈出,法脉绵延,文人雅士咸集,历史积淀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