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张畅 《法音》2002,(10):85-86
本刊讯今年是贵阳黔灵山弘福寺开山祖师赤松禅师建寺330周年,农历七月十七日是赤松和尚示寂日。为此,弘福寺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内容包括纪念赤松禅师开山330周年庆典法会、“赤松道场”立碑揭幕剪彩、学术研讨会、书画摄影艺术展览以及五百罗汉像开光等。赤松禅师不仅是贵州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也是中国禅宗史上的著名高僧。他一生寻师求道,参禅见性,倡行农禅生活,宣说佛法妙谛,培养了大批佛教人材,并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开辟黔灵山,创建弘福禅林。三百多年来,弘福寺法门龙象辈出、道风远播,涌现出瞿脉…  相似文献   
22.
李海峰 《法音》2009,(3):44-47
传统的佛教以丛林清修为特色,而现代的佛教要适应当今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学者研究认为都市佛教的现代性包括以下诸要点:理性化、知识化、人文化[1]。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大转型,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移民城市,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正在逐渐  相似文献   
23.
明尧 《法音》2009,(6):15-23
众所周知.明清以来.中国佛教在整体上显现衰微之势。到了清末民国年问,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挤压和国内政治对佛教剥夺之加剧.这种衰落几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佛教,一大批高僧大德纷纷问世.为危难中的中国佛教把脉开方。他们都一致认为.佛教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地步.根本原因是,僧团素质低,道风不振,戒律松弛,不关注现实人生,等等;所以佛教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首先革除自身的痼疾,树立正气,强身固本,所谓“真气内充,邪不能干”.  相似文献   
24.
在一个雨雪霏霏的冬日,笔者前去参访了位于湖北仙桃市的律宗道场——广长律院。这并不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寺院,即使在湖北省内甚至仙桃市,知道这座寺院的人也并不多。它原本由三昧寂光律师创建于明代,后在历史沧桑中屡废屡兴,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彻底毁于日本的轰炸,只留下残砖破瓦掩映在蔓草荒烟之中。  相似文献   
25.
黄鹤楼为武汉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齐名,并称“江南三大楼阁”。它临江负险,风格独异,素享有“天下绝景”之誉。历史上的黄鹤楼屡建屡毁,最后一次焚于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年)。1985年6月,经五年建设,黄鹤楼改写了百年以来有“名”无“实”的历史。每年接待数百万中外游客,是武汉乃至湖北重要的文化窗口。黄鹤楼从北宋至解放后五十年代,一直为道教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流传许多仙话及圣迹。 一、名目繁多——黄鹤楼寻根 黄鹤楼坐落于蛇山西隅处。隔江与龟山相望。据考证,蛇山原称黄鹄…  相似文献   
26.
五台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文殊道场。从北魏起五台山就成为研习《华严经》的重镇。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地流传,五台山也因华严学的兴盛而驰名中外。唐代时,著名华严学者李通玄与华严四祖澄观先后于五台山大华严寺宣讲华严,著书立说,使华严学成为五台山佛教的显学,并形成一支庞大的华严队伍,五台山华严宗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历代高僧至此弘扬华严,现今五台山还有寿冶、梦参、妙江、通愿及其弟子如瑞等著名高僧弘传华严宗。  相似文献   
27.
温金玉 《法音》2012,(4):15-18
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勘察的体悟,也演绎着禅者生死一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这让我想起2009  相似文献   
28.
<正>在清末民初的高鹤年居士所写的《五台山游访记》中载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二十三日,游栖贤寺。里许观音洞,洞在岩畔,蹑  相似文献   
29.
理克 《法音》2009,(5):26-26
交城石壁寺者,四周石壁拱立,背倚峰峦,清幽绝尘而向阳,北魏延兴年间由昙鸾祖师创建道场,并有道绰、善导继承发展,由此净土宗流布海内外。今盛世昌明,旅  相似文献   
30.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