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论述孔子的"一贯之道",具体展开了二重维度:一是孔子对尧舜三代以来历史文明核心价值理念之传承的一贯性,二是孔子在其思想的完整结构之中对这一价值理念之贯彻的一贯性。此二重维度上的"一贯之道",作者认为实即是《论语》的"允执其中"。"中"即"皇极",即天道,即性,即"仁",是为"中体"。"忠"以"正心"为义,"恕"以"如心"为义。"忠"借内省过程使本在之"中体"得以自觉建立,是为内在精神活动意义上的"允执其中";"恕"借经验活动使"中体"得以展布流行,是为外向行为实践意义上的"允执其中"。以"仁"为中体,以"忠"、"恕"为中体得以内在建立与实践展开的二重维度,孔子不仅继承了三代以来的"一贯之道",而且切实地重建了个体的心身秩序。"仁"的哲学,即是"中"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2.
在孔子的观念重塑下,殷周以降盛行的"德"思想已从统治者用以自我解释的政治工具转变为儒者群体对公共秩序的伦理规设。透过观念新意义的发掘,可探寻到其间蕴含的言论立场的改变与价值诉求的变化。孔子言论中的"德"主要表现出三种向度的诉求,分别是针对统治阶层的德政规劝、面向普通民众的德教期待以及儒者群体的德性自觉,而这三种向度之间又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一并体现了"道德第三方"对天下秩序的普遍关切。思想言论的第三方立场及其引发的价值诉求的多元化,是我们探讨孔子学说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3.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164.
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相似文献   
165.
166.
文章对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文章认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是以“冥真”为主要内容的修道目标论、以“众生”和“道”互为因缘的修道根据论、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道性论和以“坐忘”为主要形式的修道方法论。王玄览的修道思想,大大深化了道教对修道目标、修道根据和修道方法的研究,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7.
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MVPA)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发展出来的新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技术。MVPA技术通过训练分类器,对由不同认知状态引起的多体素信号模式进行分类。与传统的基于单个体素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技术可更敏感地检测脑对认知状态的表征,并使得从神经信号解码认知状态成为可能。文章介绍MVPA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可以用MVPA来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8.
《道德经》(非竹简本)中的“德”概念从生成论方面来看,是一个相对于道的特殊性概念,相对于万物的普遍性概念,因而是一个共相的具体和具体的共相相统一的概念,它位于超越的实在和感性事物之间;《道德经》中的“德”概念从认识论方面来看,是“谷神”实现的原理,是一个精神生活的形而上原理;《道德经》中的“德”概念在道德实践上主要是“得”和“舍”相平衡的原理。《道德经》通过“德”概念使得个体价值指向一个形而上的、具有无限利益的生存领域,从而具有提升现实的人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9.
在希伯来神经中,上帝有着雅威(YHWH)、埃尔(El)、埃洛希姆(Elohim)、埃洛阿赫(Eloah)、埃拉(Elah)、阿东乃(Adonai)等称谓和表述.本文基于希伯来圣经文本对上帝的称谓进行了神话谱系学的研究,间接地证实希伯来圣经的底本假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雅威”崇拜不单是希伯来人的信仰,它是古代迦南地区人们共同的宗教信仰;古代希伯来宗教曾经有着一段崇拜多神信仰的时期;在一神化的过程中,它排除了“雅威”的配偶亚舍拉等其它一些神灵.通过对希伯来圣经上帝称谓的谱系学研究,本文揭示了希伯来圣经与古代近东地区神话之间的复杂的神话谱系,这一神话谱系体现出希伯来圣经对古代迦南、古代近东文化的吸纳和包容.  相似文献   
170.
社会建构论团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改变团体内不良的关系模式,建构新的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意义",治疗师关注成员内心主观的意义建构,借助于话语的作用建构与重构"意义",其角色是参与者。治疗重视"关系"对意义的建构性和治疗作用,"关系"是治疗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子,"关系"的改变预示着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