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天姥山 ,是道书第十六福地 ,真人魏显仁所治。但它究竟在何处 ,历史上曾有争论 ,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其确切地址。现在 ,随着“天姥岩”在浙江省天台县万马渡畔的再度面世 ,千古之谜解于一旦。而“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画的景象也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历史迷雾遮盖真相天姥山得名很早。南朝任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述异记》 ,写到鲁班刻木为鹤在此山放飞 ,后来汉武帝曾派人去取。据此 ,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山名。旅行家谢灵运写的《登临海峤》诗中有“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之句 ,说明他到过这里 ,可惜没写明具体地…  相似文献   
82.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既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内丹外符"的新气象.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83.
丁常云 《中国道教》2011,(5):29-33,44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过度消费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存在的  相似文献   
84.
唐代的宗教法典《道僧格》久佚不传,日本元正天皇时期据此书创制的《大宝令·僧尼令》及其注书《令集解·僧尼令》中保存的诸多材料,为复原《道僧格》提供了宝贵依据.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中的“取童子条”、“外国寺条”、“斋会布施条”、“还俗条”做了复原,并对另外一些条文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85.
在中国进入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之下,1939年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支持下于南岳祝圣寺正式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及其下属的南岳佛教青年服务团、南岳佛教流动工作团在从事战时救护、宣传、慰劳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巨赞法师、暮笳法师是上述佛教革命组织的实际领导与中坚力量,他们所创办的《狮子吼》月刊,也为抗日宣传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86.
王琦 《宗教学研究》2017,(1):229-234
基督论探讨基督的本性和位格的问题。波爱修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应用基本逻辑学的知识,重新定义本性和位格,以此为基础,通过逻辑推理反驳异端邪说聂斯托利派和尤提克斯派。他阐述了天主教正统的基督论信仰作为中间道路,即基督是一个位格和两种本性。波爱修斯理性解读了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如何统一为一个位格。这种对神学的理性解读方式为中世纪的理性神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观象卮言>为主要文本,对马先生的治易方法、以及马先生围绕言象意关系、德位关系、时义关系、道器关系等所作的阐述,进行分析评沦,以展现马先生的易学研究方法、易学与释道儒各学融为一炉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8.
李友广 《现代哲学》2016,(3):134-138
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89.
隋唐时期,中国道教正式开始对得道成仙之依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的“道性”论。“道性”论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道教的学理化进程。它不仅对众生悟道成仙的理论根据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而且还大大简化了道教的修炼程序,把修道的重点安置在修己一  相似文献   
90.
祖师语录     
《中国道教》2001,(2):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人乐治家畜财,得富贵者,年少力能布作,而长思为事,力尽因乃止,能扬善隐恶,常用心乐为善,思尊上。凡疑悉慎戒之,不敢妄为,又爱下不欲害人,不枉王法,不乐随邪礼相随饮食也。凡不急之事,不敢与焉,有知而为此行,到老无知乃已。虽实若虚,口不轻语,故能致珍物畜积,因以成人也。《太平经·为道败成戒》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