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19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彭芬 《世界哲学》2008,(2):109-112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是美国20世纪的神学政治哲学家.他的大量著述在当今的神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个人,国内学界关注较少,本文旨在对尼布尔的思想历程进行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82.
海德格尔与亚洲语言之双重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世界哲学》2008,(4):48-60
本文旨在对海德格尔与亚洲语言之双重关系的复杂性做出尽量公允并具有说服力的评估。大部分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出现在德文文献中,几乎从未被研究。本文首次对有关资料进行合乎情理的论述。此外,本文揭示海德格尔与亚洲语言两度鲜为人知的相遇。一次是1960年,他询问梵文中对应于“存在”、“存在者”、“揭蔽”、“遗忘”等的哲学术语。另一次则是1958年他与日本学者久松真一在弗莱堡共同主持的“艺术与恩想”论坛,其中他问及日文中关于“艺术”的词语。  相似文献   
983.
论自省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欲望、道德感情和道德志向,立志做一个君子、仁人乃至圣人.  相似文献   
984.
论唐初三帝的宗教政策——隋唐五代宗教政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初年 ,在思想领域已经形成儒、佛、道三家鼎立的格局 ,统治者采取了儒、释、道三家并存的文化政策 ,使其三家都尽力与皇权保持一致。这一政策由唐高祖确立 ,太宗、高宗遵循。但他们之间又有些差异。高祖站在道教的立场上 ,规定“老先、次孔、末后释宗” ,从礼制礼仪上抬高道教的地位。太宗李世民虽在个人的思想情感上倾向于佛教 ,但最终个人情感还必须服从于政治 ;贞观年间 ,佛道之间已从“华夷之辨”和谩骂式的争辩转变为对宗教义理的探讨。高宗前期较多关注佛教 ,后期较多关注道教。总之 ,宗教教权必须依靠和服从俗世王权政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5.
商鞅为变法而“观”礼。在商鞅看来 ,礼发生于变乱为治、为政天下的政治需要 ,不具有普遍或永恒价值 ;三代之礼不同 ,三代时期各个君王所用的礼亦不同 ,即是说 ,夏、商、周之礼一直在“变” ,也不具有普遍或永恒价值。对于儒家之礼 ,商鞅批判之为乱世之源。不过 ,由三代之礼反“观”商鞅之法 ,则可以看出商鞅之法有礼的印记。  相似文献   
986.
汉代已有经典《玄女经》和与素女有关的房中图书流传。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的《素女经》,是汉代的传本、改名本或改编本。六朝以来,《玄女经》和《素女经》广为流传,玄素成为一种房中术的专称。日本永观二年,即宋太祖雍熙元年(984),日人丹波康赖编《医心方》。该书保留着汉代《玄女经》和《素女经》的基本内容,流传至今。《玄女经》和《素女经》教授的玄素之道的主要内容及理论底蕴,与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一脉相承,唯重点有所不同,且有所发展。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987.
入世理想与超越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的角度来审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莱克斯教授所翻译并由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中庸》所揭示的中心主题,分析这两部儒家著作对于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的价值,并揭示其对人类思想史研究及比较哲学、比较宗教和比较文化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88.
圣凯 《佛学研究》2004,(1):218-227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交涉最为具体,并且影响到道教伦理。本文以五戒与五常为中心,着重探讨中国佛教如何理解作为在家佛教徒道德规范的五戒,尤其是各种佛教著述中五戒与五常的配对。认为五戒与五常等的配对,最早是昙靖在制作《提谓波利经》时提出的,后来成为中国佛教的通说,同时道教也吸收了这种配对,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儒佛道三教在伦理上的交涉及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89.
李道纯是元代著名高道 ,对他的研究也颇多。本文从其著作入手 ,试从美学角度重新梳理了他的思想 ,认为他的美学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力倡中和之美 ;二、道的审美特征 ;三、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990.
孔孟老庄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瑾 《中国道教》2003,(2):19-22
道之学重在人生,本无意论美,其美学思想皆出自审美化的人生哲学。故,论儒道美学即论其哲学也,亦即论其人生境界观也。一孔孟之学以“仁”为根本,“成仁”乃其理想;老庄之言以“道”为宗尚,“体道”是其归宿。两家本旨多有不同,前贤有治世治身之说,时彦有入世超世之判,皆以法度、自然明两家轸域。审美精神之歧异亦无外乎此,盖先有人生境界观而后有艺术审美论也。1.美善相乐与自然真美孔子论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缘《韶》主尧舜禅让以德,而《武》主武王征伐以力。此美善相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