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行说,试图解决外在之行缺乏内心之德约束的问题。郭店竹简《五行》篇"形于内"是外在之行与内心之德贯通的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力。子思论证五行"形于内"的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之"行"的意义。"行"与"德"并重,体现了子思的中庸思想。此后,孟子与荀子各偏于一隅,皆不得中庸。  相似文献   
72.
段新龙 《宗教学研究》2005,40(4):159-161
本文从<普贤行愿品>如何从华严宗经典衍变成为净土宗之根本经典这一问题出发,从思想史和考据的角度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73.
王恩生 《天风》1996,(2):41-41
最近我们教会对奉献实行记名登记。登记者奉献金额必须是五元以上,本人同意登记。到年终总结公布,可以看出谁奉献多,说是让信徒可以竞争,教会也就会丰丰富富。据说这是效法其他地方教会的经验,能解决教会经济拮据。这件事却在我心灵里掀起了波澜,再三思索,决定借贵刊一角,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74.
演觉 《中国宗教》2022,(10):14-16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在这洋溢着收获喜悦、激荡着奋进精神的美好时节,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盛事。这场盛会,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场盛会,举国上下同心迎接。  相似文献   
75.
濮荣健 《天风》2003,(3):21-21
使徒保罗说: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1:16);因为神不偏待人(罗2:11)。  相似文献   
76.
《老子》形上学思想的主题是“无”。“无”是最具普遍性、深刻性、本原性的命题 ,“无”之规定不是任意的 ,在“混成”和“象”、“应当”、“言说”三个维度上被限定 ,具体展开为“道”形上学 (包括宇宙论 )、道德形上学和“言语”形上学 ,在中国哲学史构筑起一个相当完整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77.
78.
百丈怀海禅师禅风的主要特点是在生活中、劳动中启发学人,充满了农禅生活的盎然情趣。他对于禅宗史上许多有争论的问题,则往往站在中道的立场,采取灵活的态度。如以"不拘文字"代替"不立文字",以"不昧因果"代替"不落因果",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他启迪学人开悟的手段,承马祖的峻烈作略,也采用"棒喝"方式,而最特别的是用"百丈下堂句",体现其别出心裁,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79.
陈龙 《孔子研究》2012,(4):60-68
慎言是湛若水《格物通》中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集中体现了其在心学思想指导下对王言政令的哲学探讨。透过湛若水对历代德政片断式的阐释,梳理其对言与心、言与行、言与德等的论断,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湛若水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80.
本文主要针对简帛《五行》篇中的论述,探讨德的内外之分及内外的关联。《五行》开篇即区分了"德之行"与"行",以此强调了德的内在向度的重要性。该篇还同时指出,"德之行"呈现于内的正是以情感为代表的各种内心活动。而《五行》经、说有关慎独思想的讨论,进一步阐发了德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情感因素被规定为外在行为所以然的依据。《五行》篇强调不能一味地追求德行或仪式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并没有排斥或贬低外在的形式,而只是强调不应过度关注外在仪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