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保罗神学,第一是指大数人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认信和理性反思形成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以基督的十字架福音为内容,主要体现在真实的七封书信中:《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腓利门书》;第二是指在保罗周围的部分门徒(如路加、马可、提摩太、推基古等,提后4:11-12)在独立信仰耶稣基督后,同时赞同保罗所认信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神学。因此,我们把保罗书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中也包括“伪保罗书信”。后者,至少是对保罗个人的信仰体系的部分认同,否则,就不可能选择保罗之名作为“伪托”的主体。保罗书信在语言观上突显出十字架的结构布局与问答逻辑;在时间观上,突出时间之未来与过去的张力,即从未来到过去和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2.
朝鲜儒者对“四端”和“七情”与“理”、“气”的关系问题的哲学论争,简称“四七之辩”。这一论争是整个朝鲜朝(1392年-1910年)时期最为重要的哲学论辩,几乎所有的重要哲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一讨论中,反复论难,久乃归一。  相似文献   
153.
证候存在的逻辑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含了自然客观、思维客观和理性客观;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划等号,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标准,抛弃中医辨证思维,就等于否定中医。物质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证候属于理性客观,发生于中医学,是中医“阴阳神气”观念临床实在化(还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4.
墨子的非乐主张,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论证的基础上的。相比之下,儒者对墨子的批评,倒像是一种立场批评,而不是逻辑反驳。现代学人评价墨子的非乐,也大都用一种立场批评的方法,而不对其论证进行逻辑分析。其实,墨子的推理,是严密而有效的。而且,对于这种建立在严密逻辑论证基础上的主张,不管听起来如何奇怪,也应从逻辑的角度去破解,而不应当只是进行立场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5.
理智     
理,即理性,是逻辑化的主见;智,即智慧,是机智行事的方法。假如爱是飞驰的列车,那么,理智就是坚实的轨道;假如  相似文献   
156.
市场逻辑是在特定制度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权利的自由交易.作为现实的人的经济活动场所,市场充分体现了现实的人自由交换的需要,体现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和创造力的肯定.自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以来,各种伦理学说所关注的一个共同课题就是如何从伦理上为各自所设计的市场经济制度作辩护.基于市场逻辑的伦理原则为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效率原则和秩序原则.  相似文献   
157.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顾问龚育之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龚育之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甚丰,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1999年完成的"坚持科学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一篇将理论、政策和历史研究同党、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兴旺紧密相联系的力作。该文三万多字,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文稿共分六部分:三令五申、历史传统、触目惊心、心所谓危、理论研究、政策界限。这篇文章出台背景,作者在本文前言中已经说明。勿容置疑,这篇文章在当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然有质有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他才思敏捷、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会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经龚育之同志夫人孙小礼教授的同意,本文将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分四次连载。相信这篇文章的魅力、论理和时代的高度,仍然会感染我们,赞叹它对今天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8.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译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周兴 《世界哲学》2009,(4):101-109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中,海德格尔尝试了艰苦的思与言的改造工作,意在从非形而上学意义上重解“存有/本有”(Seyn/Ereignis)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德文原著的初步解读和翻译,并参照英文译本“英译者前言”中的译名分析,讨论了《哲学论稿》中八组基本词语,主要涉及Ereignis,Sein,Wesen,Werfen,Gr—und,Bergen,Besinnung,RUcken等词语以及相关的词族,并且提出了作者对于这些基本词语的汉译建议。原来文后附有由作者制作的“《哲学论稿》德一英一中译名对照表”,但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刊登了,而是登载在《世界哲学》的网站上,有兴趣的读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worldphilosophy.cn。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160.
2009年9月19日至20日,由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主办、贵州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当代中国逻辑学史”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单位1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研讨《当代中国逻辑学史》著作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