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非形式逻辑”作为逻辑的子领域,最初出现于1970至198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本文意在回顾非形式逻辑发展的早期历史进程。本文假定,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时,非形式逻辑的本质能够得以阐明。因此,我将以观念史领域的评论作为出发点。之所以不从理论的要素谈起并把历史留给历史学家,其中一个理由在于“非形式逻辑”这个词并不指示一个理论。非形式逻辑部分地可看作是某个思潮,部分地可当作一种论证研究进路,部分地涉及到对逻辑之本质的看法,这些都可以通过考察非形式逻辑的发展史来加以理解。本文的第一部分追溯了非形式逻辑的兴起,概括了其思想史和社会史,并评述了其早期发展中的主要人物、教科书,以及主要的论旨及其社会化。第二部分简要描述了《逻辑的自我辩护》这本教科书中的一些革新。第三部分简要涉及非形式逻辑与其它领域的早期互动。  相似文献   
962.
框架问题的核心命意乃是:在对智能体的行动进行表征之时,如何能够在有效地表征出行动的效果之时,避免对于其非效果的表征?对于符号主义路数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框架问题的确非常棘手,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对于行动的知识刻画必须引入大量的框架公理,并由此使得系统的计算负荷剧增。从历史上看,人工智能界赖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诉诸于"关于惯性的常识律"或缺省逻辑,即在行动表征中预设:没有被表征式牵涉到的"世界其余部分"都将保持惯性。另一条路径则采纳了海耶斯的"素朴物理学"表征方案,即试图把日常物理学知识全部用谓词逻辑公理化,让系统自动推算出哪些动作会导致哪些结果。本文将论证,这两条道路其实都走不通。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中寻找灵感,建立一个关于信念网动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某些知识节点的激发只会导致某些与之毗邻的节点的激发,因此,对于特定问题求解路径的表征,就能够避免对于一个更大范围内的知识网络的牵涉。框架问题也有望借助于这个模型得到解决。最后,我将利用"非公理推演系统"(NARS)为这个模型提供一种尽量逼真的工程学模拟。  相似文献   
963.
《动态偏好逻辑》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04CZX001)的优秀成果,也是刘奋荣博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和计算研究所(ILLC)从事博士项目研究的主体内容。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引论;  相似文献   
964.
黄敏 《哲学研究》2012,(4):74-81,128
自从蒯因在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等一系列文章中对分析性做出批评以后,分析传统内已经很少有哲学家再对分析性概念持肯定态度了;随之受到威胁的是意义以及逻辑必然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965.
马迎辉 《学海》2012,(4):155-160
时间化与时间构造的奠基结构间具有如下实事关联:第一时间化(滞留化)与通过回忆实施的第二时间化,分别展示为意向双枝在具体当下以及纵意向在意向双枝中的奠基构造,作为时间化之基础的原时间化展现为具体当下在原活的当下中的奠基生成,而世界时间化则贯穿了整个时间构造的意向进程;在此基础上,对原时间化之根源的追问将指向一种在原信念中对原融合的原构.  相似文献   
966.
两种认识躯体化的方式值得关注:一是继发于精神痛苦的现象;一是以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为特征的基本现象.躯体化概念受到争议的根本原因,即其基于西方心身二元论的特征.本土背景下,躯体化应理解成一种普遍且正当的求医理由与症状诉说方式,应该更多倾向于临床评估与治疗.  相似文献   
967.
盖光 《管子学刊》2012,(2):44-49
“穷神知化”包蕴自然天地的“化”与“变”,亦呈现生命活动及“生生”运演的“化”与“变”.其中的“神”既有自然天地之德性内蕴的“神”性,也有人悟解生命实在与精神、德性品质及审美体验所蕴积的“神”性,并通过人的活动(社会、道德及艺术审美)的现实化、对象化而转化不断放射、放大.“穷神”亦呈现由理性的体认去穷究感性、现实事物及生命存在的本根,深测“大化”运行及内外转换的生态轨迹;“知化”也表征着人们通过感悟生命而润化生命,进而品味、悟解审美与艺术生态之妙的机理.中国古代艺术与审美中的“神”也经由自然生态之“神”、生命之“神”向人转化,通向人的精神之“神”,以凝化、结晶而成就艺术之“神性”.  相似文献   
968.
《论道》是金岳霖的主要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西方现代逻辑与中国哲学相结合这一特点。很多人觉得《论道》不容易读懂,原因在于里面包含很多逻辑的背景知识。在《论道》一书的"序"中,金岳霖这样写道:"近来经奥人维特根斯坦与英人袁梦西分析才知道逻辑命题都是穷尽可能的必然命题。"[1]这里  相似文献   
969.
胡浩 《世界哲学》2012,(2):89-98
"纯粹逻辑的贝叶斯主义",是C.豪森近年来发展出的一个研究纲领。他认为概率演算的布德诺.德.菲耐蒂公理化系统是纯粹逻辑的,而包含可列可加性的公理系统则破坏了逻辑一致性原则。基于"方程可解性"概念所建立的形式类比展示了概率一致性和演绎一致性之间的平行关系。这一纲领对逻辑全能问题、休谟问题以及条件化规则的合理性问题都提出了独到而统合的解决。然而,该纲领仍面临着"杜宾(Dubin)问题"的挑战,同时也回避了一些像简单性和真理的关系这样有意义的哲学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0.
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2012,(5):42-46,58
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公平正义观,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在西方,公平正义观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公正走向实质公正进而追求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的过程.借鉴西方公正观演进的逻辑,把握公平正义发展的规律,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公平正义实现机制,逐步实现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统一,对于构建和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