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7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伽达默尔的对话诠释学由于强调理解者的处境性和差异性而提出“不同地理解”的诠释学方案,这使得它在学界通常面临某种相对主义指责。从对话的具体实行方式亦即问答逻辑出发,可以针对相对主义指责为伽达默尔辩护。在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中,问题源于文本自身,并激发着阐释者提出自己的问题。语言作为原初发问者,构成了文本诠释学和对话诠释学的媒介,并保证了理解活动的公共性和普遍性,从而有效地防御理解活动中的相对主义。尽管如此,作为公共之物的语言并不会妨碍回答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使得理解既是开放的又并非任意的。  相似文献   
622.
邓海舟 《中国宗教》2023,(10):54-5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蕴含着鲜明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指导做好新疆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3.
资本掌控了支配现代资本世界的强大力量,在现实权力架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其生命周期内,资本权力循环往复地生成、扩张和再生,形成相当完整的权力运作逻辑。资本天生具有致富欲、剥削欲和统治欲,从而天生就具有权力欲,必然为自己争取权力。和权力具有同源性或同构性,也是资本拥有权力的重要条件。资本之所以能够掌握权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掌控了包括剩余劳动在内的人类物质劳动。资本不仅渴望而且总是实际地力图扩大自己统治的权力。增殖-积累逻辑构成资本反复获得进而扩大自身权力的强大动因。资本的权力扩张和价值增殖是同一个过程。在扩张之后,资本的权力源源不断地再生出来,从而周而复始地呈现出生成-扩张-再生的动态过程。只要资本作为主导性的生产关系再生出来,这种支配性的权力作为其内在的、固有的力量,就势所必然地再生出来。  相似文献   
624.
《学海》2017,(3):172-176
在中国传统社会,儒家"孝"伦理不仅有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更为突显的是其逻辑运行路径,它将儒家"孝"伦理从关系建构到伦理原理、道德法则、行为规范、个体德性直至最后的个人得失贯穿一体。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是由"伦"至"理"的逻辑运行,实际上也就是以孝为本的伦理实体建构过程;其次是由"道"至"德"的逻辑运行,也即以孝为本的道德自我建构过程;最后是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由此,形成一个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相似文献   
625.
唯物史观的精神内核内嵌于“历史具体”中,这种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唯心史观以精神的历史来取代现实的历史,把“世界精神”当成历史的真正主体,其结果必将导致现实的历史被虚无化。马克思基于对劳动问题的探索,通过思维具体实现了历史具体,从而跨越了思辨的深渊,打开了一条通往社会现实的道路。只有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中,才能使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从而实证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和暂时性,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26.
“是本身”与“上帝是”--“是”的存在涵义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路 《世界哲学》2003,3(1):81-94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是本身”(或“作为是的是”),开创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存在”是一个与“是”不同的概念,却是在“是”的研究过程中发展产生的。有关存在问题的许多思想是在现代产生形成的,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它却是在中世纪被明确提出并确定下来。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中世纪哲学(1)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传统,发展出关于存在的论述。但是实际上,这里存在着  相似文献   
627.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628.
本文表明,二阶弗协调概括与弗雷格的第五公理是足道的。也表明,如果等数关系是初始符号,那么通过弗协调推理可以从第五公理可以推出休谟原则。最后表明,弗协调的休谟原则不能用作逻辑主义数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29.
苏志明 《天风》2020,(7):31-32
二、神学自觉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神学自信与神学自觉是基督教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一体两面,神学理论建构的神学自信必然涉及神学自觉,而神学自觉恰是神学自信的逻辑前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牧人才培养方面的落后,以及信仰阐释上的反智、消极、保守等负面的因素,影响了中国基督教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正面因素的表达。肇始于1998年以济南会议为标志的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630.
黄敏 《世界哲学》2016,(1):97-105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否真地解决了休谟的归纳问题,学界的回答通常是否定的,人们认为,波普尔所谓的证伪主义暗中引入了归纳。艾伦·马斯格雷夫于2004年为波普尔作出了辩护,这种辩护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波普尔的观点,但也为他的哲学图景增加了一些富有活力的要素。本文试图结合这一辩护策略,重新考虑证伪主义的理性主义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逻辑、心灵以及理性这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的概念地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