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7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邓晓芒 《哲学分析》2023,(6):37-57+190-191
胡塞尔把逻辑判断的起源追溯到前谓词直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由此带给逻辑判断形式以生命活力,突破了传统逻辑的那种僵化的理解,打破了西方两千余年占统治地位的实体主义的逻辑偏见,为原始思维、神话思维、艺术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逻辑空间。然而,他出于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偏见,试图把一切诗性话语全部塞入“纯粹逻辑”的先验框架之中,以建立一门无所不包的“严格科学的哲学”,这就把逻辑形式的真正起源屏蔽掉了。在他那里,没有什么逻辑判断的起源,只有逻辑判断的前谓词阶段和谓词阶段所构成的“谱系”,因此语言、经验直观、诗归根结底也是逻辑,逻各斯的非逻辑含义被遮蔽了,活的隐喻被闷死了。纯粹逻辑是从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在隐喻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逻辑要素,而是诗性要素,语言起源于诗,而不是起源于逻辑。胡塞尔架空语言,一心要把非逻辑的东西都归于逻辑,无法真正解决逻辑的起源问题。但他提出的逻辑谱系学所暗示的恰好是:逻辑最初是语言中的非逻辑因素由于其自否定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22.
23.
费奇悖论的形成原因是没有将证实原则和摩尔句子进行准确刻画。证实原则“真命题都是可知的”并不是指每个真命题都在当下可能被知道,而应该是指对每个真命题来说都存在一个时间点使得在这个时间点上此命题被知道。摩尔句子“p并且主体不知道p”应该是指“p并且在t时主体不知道p”。利用混合逻辑的技术可以对认知算子进行时间标记,进而可以形式化出证实原则和摩尔句子的准确思想,最终可以消解费奇悖论。  相似文献   
24.
Fine(2016)给出了几种使真者语义学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语言,但是它们是有争议的,特别在我们如何理解全称句子方面存在争议。在Hale未发表的论文中,Hale修正了严格使真者的语义学,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规律性的全称陈述句。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如果Hale坚持规律性的全称句子和偶然性的全称句子在严格使真者语义上的区分,那么最好区分这两种全称句子的逻辑形式,尽管前一种全称句子蕴涵后一种全称句子。我还给出了另一种规律性全称句子的语义条件来区于Hale所给出的语义条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在非严格的使真者语义学中比较了这两种规律性的全称句子的不同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25.
邱江  张庆林  李小平 《心理科学》2007,30(6):1356-1358,1350
选取条件概率(P(Q|P))由低到高的四个命题作为四卡问题中的检验规则,探讨了大学生被试对四张卡片的逻辑证明作用的推断能力及其对解决四卡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条件概率的命题之间正确选择P-Q的人数百分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命题的条件概率因素对四卡问题的正确解决没有影响。(2)逻辑分析过程对四卡问题的正确解决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不能从整体上思考四张卡片在命题检验中的逻辑作用的缘故。(3)一些被试即使在逻辑分析过程中表现出知道-Q卡片的证伪作用,仍然倾向于选择卡片Q而非-Q,这一现象再次证实了人类思维的非形式逻辑的一面。  相似文献   
26.
保罗神学,第一是指大数人保罗对耶稣基督的上帝的认信和理性反思形成的教义体系和行为规范,即以基督的十字架福音为内容,主要体现在真实的七封书信中:《罗马书》、《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书》、《腓利门书》;第二是指在保罗周围的部分门徒(如路加、马可、提摩太、推基古等,提后4:11-12)在独立信仰耶稣基督后,同时赞同保罗所认信的信仰体系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神学。因此,我们把保罗书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其中也包括“伪保罗书信”。后者,至少是对保罗个人的信仰体系的部分认同,否则,就不可能选择保罗之名作为“伪托”的主体。保罗书信在语言观上突显出十字架的结构布局与问答逻辑;在时间观上,突出时间之未来与过去的张力,即从未来到过去和从过去到未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7.
成为美好     
苏喜乐  吴新望 《天风》2018,(11):9-10
我们在世界上生活,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春天——杨柳拂面,夏日——雨打荷花,秋天——丹桂飘香,冬日——原驰蜡象……这样的体验让我们感知世界的丰富与美好。《创世记》1章31节和《传道书》3章11节两处经文也都言及上帝创造的完美,《创世记》1章最后的结语建立于上帝在前六日里凭着他超在的能力合乎逻辑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性的世界:正如《传道书》3章11节所说:“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相似文献   
28.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改变世界"之维及其根据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7页)任何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都内在地包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理论追求,但是只有马克思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的主题,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使命。而且,这个"改变世界"之维不是在一般认识论意义上讨论"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9.
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哲学研究》2012,(7):46-49,57,128
<正>近些年来,国内外哲学界在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中,逐渐关注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特别是试图从当代哲学的视角解读他的语法概念的思想内容。(Forster;陈嘉映;韩林合,第11章)我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语法"概念的使用完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格,而如何理解其"哲学语法"概念,实际上意味着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  相似文献   
30.
文章旨在简要地讨论弗雷格《概念文字》,指出其中的两个重要但被一些国内学者误解或忽略的贡献:首先我们指出,根据Boolos等人的论证,弗雷格《概念文字》中的逻辑本质上是带完整二阶存在概括规则的二阶逻辑,这点在国内一些学者的著作与文章中存在误解;其次,我们讨论弗雷格如何用遗传性概念来定义祖先关系,进而定义自然数或有穷数,并使得数学归纳法仅根据自然数的定义就得以成立,这也为弗雷格把算术还原为逻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