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4篇
  8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心理会计与推理选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学军  金志成  李坚 《心理科学》2005,28(3):757-760
心理会计与推理选择是行为决策理论的两个重要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它们在消费者偏好建构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心理会计的原则常常调节对奢侈品的购买与消费;在这一调节过程中,推理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还评述,在建构消费偏好的过程中,消费者有时选择最充分的理由,而不是选择最佳的选项;在其它一些情况下,消费者聚焦理由可能导致购买决策与消费体验之间的矛盾,以及偏好的非传递性。  相似文献   
682.
乞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乞讨在当代中国的泛滥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在如何对待乞讨和乞讨者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分歧,其中价值观的矛盾及其所引起的道德困境构成了对乞讨现象争论的焦点。我们必须把乞讨作为一种手段和乞讨者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自愿选择区别开来。如此才能对乞讨之中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乞讨者和施舍者之间的关系、乞讨者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的道德定位,并为处理乞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3.
周日午后电视屏幕闪现:塘沽13岁少年从高层住宅小区顶层跳下,电梯监控最后摄下他走出电梯的瞬间的迟疑。我看到他空洞的眼神、孤独无助的身影不由得浑身颤抖大叫一声冲进房间,因为他和我13岁那年跳下立交桥那几秒钟发生的事情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684.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当被试主动做出与他人一致/不一致的选择行为(实验1)或看到他人做出与自己一致/不一致的选择行为(实验2)时,其选择行为的一致性是如何影响结果评价过程的。脑电数据表明在结果评价的早期阶段,无论被试是主动或被动地与他人做出相同选择,这种选择一致性都会放大输赢结果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选择一致情况下比不一致情况下诱发更大的d FRN。而在结果评价的晚期阶段,当被试先做出选择之后,看到他人做出与自己不一致的选择时(实验2),相比他人与自己选择一致时,诱发了更大的P3和LPP波幅。说明被试很可能把他人的不一致选择加工为一种冲突。因此投入了更多认知资源来加工这一结果。本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创新研究,首次从时间维度上分离了选择行为和结果反馈两个阶段,并提供了选择一致性对结果评价有影响作用的脑电证据。  相似文献   
685.
道德自信是人们在其社会行为中表现出的一种价值肯定、价值抉断并准备身体力行的行为状态,是信仰层面的坚定、判断层面的坚持、行为层面的坚守。道德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根,决定着文化的发展走向,是一种文化的根本性标志,是文化的内核。道德自信的心理障碍、认识障碍、制度性障碍是当前提高道德自信必须扫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86.
薪酬预期与选择:基于三参照点理论的验证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项实验研究对新近提出的风险决策的三参照点(TRP)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就大学生对就业的薪酬制度的偏好和选择对三参照点理论的独特推断进行了检验.三参照点理论强调决策参照点对预期结果分布的界定作用.人们在决策时不仅会考虑现状(SQ)还会考虑最低要求(MR)和目标(G).MR,SQ和G三个参照点把结果空间分成了四个功能区域:成功、获益、损失和失败.根据三参照点理论,参照点的心理效应为MR>>G>SQ.当预期结果的平均值低于MR(或者G)的时候,人们会偏好风险高的选择以增加达到或者超过参照点的可能性;而当预期结果的平均值高于MR(或者G)的时候,人们会偏好风险低的选择以减少低于MR(或者(G)的可能性.实验1中,根据预先测定的大学生群体对第一份工资的最低要求,准确地预测了参与者在高稳定型、高弹性型和中间型三种工资类型的风险偏好和取舍.实验2进一步探讨了MR和G之间的权衡:实验发现当弹性型工资的浮动范围双向超出MR和G(而不是双向非临界)时,人们会优先考虑MR从而使超过G的可能性的吸引力相对降低;而不会为了追求达到G而忽略低于MR的风险.  相似文献   
687.
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佐斌  温芳芳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1-175,182
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1)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688.
偏好是哲学、博弈论、决策论和效益理论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偏好及其逻辑性质在行为哲学和理性选择理论中尤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偏好的概念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多姿多彩,它驱使着我们在尘世的种种行为选择。然而,偏好不是静止不变的,建议、命令、以及其他的信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偏好。近年来,逻辑学家们开始对偏好的改变进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偏好变化的模型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采取AGM理论研究偏好变化,给出变化的逻辑公设。第二、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对偏好的具体变化机制进行研究,给出动态偏好逻辑系统。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种方法,都是采用定性的视角,即,偏好被表示成一个序关系。与此相反,本文采取量化的视角来研究偏好,利用偏好赋值函数给出偏好的量化语义。就逻辑语言而言,我们给出一个包括命题常元的新语言。这个语言既简练又富于表达力。基于这样的量化语义,处理偏好变化的方法就与以往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经典的乘积更新的机制,我们提出了新的加法规则和一个参数化规则,来刻画偏好赋值的细微变化之处。同时,我们给出一个动态认知赋值逻辑,并证明其完全性。此外,我们还考虑道义逻辑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本文给出的模型同样适用于道义的情境。特别是,这个新的模型能够解决困扰人们已久的义务冲突问题。最后,针对赋值偏好模型,我们定义了适用于它“赋值互模拟”。而且,我们还进一步给出了一个新的互模拟概念“距离互模拟”以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689.
目前国内的精神卫生工作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认为精神卫生工作开展难度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满意度低等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提出规范精神卫生服务行业,政府增加投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工作人员自我调节等措施干预目前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690.
负启动的研究是考察选择性注意中抑制机制的基本实验范式。本研究选取不同难度的刺激材料,使用经典的负启动实验范式,分别从增加目标选择难度和干扰项个数两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被试的汉字特性负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目标和干扰项互为形似字以及多个干扰项的情况下,被试的特性负启动效应均消失。此结果为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