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张强 《学海》2008,42(3):168-174
<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金瓶梅>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叙述结构及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682.
《学海》2019,(3):41-48
大数据时代,网络数字痕迹成为彰显公众议题关注及政策偏好的新途径。本文以网络搜索行为为例,基于百度搜索数据采集了2011-2017年26个政策议题的2亿余条关键词指数,探索研究公众的搜索行为与公共(政策)关注度。这七年间,公众对文化娱乐议题的关注度最高,财政金融、就业、交通等财经和基础设施类议题次之,再次为教育、环保、卫生等民生类议题。同类议题关注度在省级层面具有历年趋同性,而不同议题的关注度存在地域差异性。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人口规模、消费物价指数、网民占比、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社会因素可以有效地解释议题显著度的差异,即公众对特定政策的关注度受到地区经济社会条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3.
论税收正义     
税收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存在.在我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关于税收德性的认识,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税收幻觉"之中,即认为税收是善的.与之不同,西方民众和学者对税收德性的界定却是:即便税收不是一种纯粹之恶,最多也只能是一种必要之恶.二者争论的焦点不是"税本恶"还是"税本善"的问题,而是税收正义能否实现的问题.纯粹之恶论者认为,既然税收本身是不公正的,我们显然无法将一种"罪恶之税"修正为"正义之税",因而税收正义是根本不可能的.必要之恶论者虽然也认为税是一种恶,但坚持税收正义并不是不可能的,国家可以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来校正税收之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84.
自今天起     
自今天起,我不再为昨天忧心。昨天已成过去,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选择。自今天起,我不再为明天发愁。明天一直都会在,等我去改变。我最需要做的,就是打好今天的基础。自今天起,我要好好照照镜子,仔细端详那个值得尊敬与欣赏的"家伙"。我为"他"有一颗不断进取、永不放弃的心而自豪。  相似文献   
685.
如何针对病人及其病症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治疗师进行临床决策时面临的重要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治疗方法是否存在优劣、有何评价标准、为何有效以及如何获取等四个基本问题。文章从"潜在有害治疗VS善意治疗VS实证支持治疗"、"共同要素VS特殊成分"、"疗效VS实效VS效率"、"治疗手册VS治疗指南"等四组概念出发,分别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回答。  相似文献   
686.
“偶然”不会帮助准备不周的人。 ——巴斯坦  相似文献   
687.
地震是人们无法预知的灾难性自然现象,会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对此人们从未屈服,不断寻找应对方法以减少损失,建设更美好的家园。防震减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作为从事城镇、村庄规划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地震造成的灾害中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更加用心地把规划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88.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23,(9):1424-1440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 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性受到了研究选取的线索样例影响。儿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自5~6岁开始更为突出和稳定。上述结果既说明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框架的有效性,又在引导儿童的积极社会互动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89.
区域刻板印象(regional stereotype)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区域刻板化既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区域刻板化的形成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690.
打动人心比较高明的办法是,谈论他过去的辉煌、难忘的经历。这已经过去的辉煌.难忘的经历,可能不被外人所了解.但却深深埋藏在这个人的心底,成为他最珍贵的东西之一。这段辉煌、难忘经历长时期压在他的内心,不说出来很难受,所以他总想找机会把它讲出来,与同伴们分享。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