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杨华 《心理学报》2005,37(1):136-141
通过两个样本调查,对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量表进行了结构检验,并探讨了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个体绩效的效应模式。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学习目标取向对绩效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工作经验定性成份与绩效间的关系受到学习目标取向缓冲,在学习目标取向低分组,工作经验定性成份对个体绩效更具预测力  相似文献   
572.
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韧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当生活变化对人们造成威胁时,这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就会展现出来。来自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之间会相互作用而组成动力系统,共同抵抗环境的不利影响。韧性的过程模型认为韧性是瓦解和重新整合之后达到的更高平衡状态,与一般意义上的“复原”有区别。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上,韧性呈现出具有不同适应意义的层次结构,其内涵也会因情境而变化。尽管在如何测量韧性的问题上研究者们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些简便有效的韧性量表得到了广泛应用。韧性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在教育、医疗、社区和企业中开展的韧性干预训练已经显示出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73.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亲子沟通是亲子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近20年来,国外在此领域已经涌现大量的研究成果。该文主要从亲子沟通的理论、影响因素、测量及其与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亲子沟通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4.
采用问卷法和教师评价法对上海、河南、山东、甘肃四地共1730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旨在考察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集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集体责任;父亲集体取向和母亲个体价值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同伴友情;父亲个体价值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超越进取;仅母亲个体取向正向预测青少年时尚潮流;(2)父母集体取向均能通过青少年集体责任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父母个体取向和母亲集体取向能通过青少年超越进取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积极影响;(3)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同伴友情对其心理适应产生积极影响,对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母亲个体取向通过青少年时尚潮流对其心理和学校适应产生消极作用。这些结果证实了亲子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代际效应,并强调了代际效应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学校适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5.
“亲亲相隐”是一桩饱受争议的道德公案,实证考察其中的道德认知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的道德结构。研究1直接验证了道德决策中“亲亲相隐”现象的存在,研究2进一步考察了道德判断与决策的差序效应及个体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研究3探究了道德义务感的中介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亲亲相隐”根植于中国人“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的道德认知中,不同社会关系下所感知到的人际道德义务差异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6.
冲突观察诱发的冲突适应不受反应执行的影响,因此更纯净。该研究分别采用Stroop任务、单词Flanker任务和字母Flanker任务的冲突观察范式,在三个实验中考察了冲突适应的机制。在三个实验中,冲突适应都表现在反应任务中的一致试次和不一致试次上;不一致试次之后的干扰效应显著小于一致试次之后的干扰效应;冲突适应量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该研究首次在冲突观察范式下揭示了冲突适应的分布特征,为认知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77.
本研究以山东省7所小学4~6年级的5164名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未来取向、父母学业参与与儿童学业焦虑的关系。结果显示:(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儿童的未来取向,显著正向预测儿童学业焦虑;(2)儿童未来取向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学业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学业参与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学业焦虑间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会增加儿童的学业焦虑,而增加儿童的未来取向和提升父母学业参与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的学业焦虑。  相似文献   
578.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解释良好适应行为13.50%~39.40%的变异,解释适应不良行为5.90%~14.90%的变异;(3)自觉性和品德评价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体和学习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和跨性别的稳定性;(4)在不同年级样本中,焦虑感是神经症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负向预测因素。在不同性别样本中,自制力是独立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79.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商数(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ABQ)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商数(Mal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MABQ)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与理论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社会适应良好优秀的比例低于理论分布,而实际中下和低下的比例高于理论分布。(2)在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和城乡来源与性别三组交互作用都显著;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两组交互作用都显著。(3)青少年在良好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高一社会适应行为水平最低。在不良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学生不良适应行为最少。(4)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上,男生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和社交适应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认知与性维度上则相反。(5)城市户口的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则相反  相似文献   
580.
以736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父母冲突内容、青少年应对策略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冲突中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普遍较少,但指向孩子的冲突显著地多于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指向孩子的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2)青少年所使用的间接应对策略要显著地多于直接应对策略,直接应对和间接应对策略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学习问题、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4)父母冲突多的青少年和使用应对策略少的青少年出现的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和抑郁要显著地高于父母冲突少、使用应对策略多的青少年,但前者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地少于后者;(5)指向孩子的冲突和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间接应对策略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同时,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