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张田  傅宏 《心理科学进展》2013,(9):1660-1666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享有获得治疗权、同意治疗权、拥有隐私权和个人名誉权等权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于来访者权利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作为特殊的群体,儿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权利常被忽视。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方式是偏向社会取向的,这种社会取向有4个内涵,分别是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因此,当以西方理论为主要指导的儿童心理咨询运用到中国社会时,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儿童父母或民众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2.
次级控制是人在控制动机受威胁时的一种应对策略,它最初被定义为个体试图适应世界,顺应形势的过程.该概念在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产生了所谓控制取向与适应取向的分歧.这两种取向在次级控制与首要控制的关系,次级控制与控制感的关系,以及次级控制的跨文化一致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近年来补偿性控制模型与健康领域的次级控制研究分别在概念上和功能上提供了整合两取向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应致力于进一步整合两取向的定义,扩展其研究的视野,并通过更多地使用实验法,来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3.
为了给小学教师提供因材施教的依据,编制了儿童入学准备状态家长评定问卷。该问卷包含49个题目,分为发展风险、气质类型和自我调节三个分测验。其中发展风险分测验包括外化问题风险、内化问题风险和学习困难风险三个维度;气质类型分测验包括回避型和趋向型两个维度;自我调节分测验包括注意集中以及抑制性控制两个维度。对问卷心理测量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追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该问卷能够有效预测儿童入学后一个月的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204.
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对91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社交适应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同伴压力、家庭环境压力与社交适应行为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5.
对威胁敏感是人类在应对外部环境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存技能。威胁敏感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取向:生理取向以敏感性强化理论为基础, 将行为抑制系统的敏感性界定为威胁敏感性, 量化为个体应对威胁时的生理、情绪和行为反应水平; 认知取向以信息加工的认知风格理论为基础, 将个体在对威胁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敏感性偏向定义为威胁警觉, 量化为威胁刺激呈现前后的预期水平和探测水平。未来研究还需进一步整合和界定威胁敏感性的概念内涵, 验证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拓展不同种类威胁敏感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6.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 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 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 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一致的界定, 共同养育的测量方法也未成体系。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共同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适应, 也通过亲子系统和婚姻关系系统间接影响儿童发展。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家庭类型如留守儿童家庭、离婚家庭、隔代养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特点对共同养育的基本理论(如不同类型共同养育内部结构、评估体系等)问题以及对儿童适应影响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7.
王芳  李志荣 《心理科学》2014,37(5):1225-1231
以珠海及宁波两地439名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使用问卷法考察了他们的适应策略、生活结果(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和主观幸福感)及命运观对适应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合策略是被调查者主要使用的适应策略,可协商命运观是被调查者主要持有的命运观;(2)持有可协商命运观的个体更多选择整合策略;(3)使用整合策略的个体具有更积极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和更高的主观幸福感;(4)可协商命运观对生活结果的积极影响可通过更多使用整合策略、更少使用分离和边缘化策略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208.
科学是知识体系 ,又是一种社会活动 ,其发生、发展总是与人类需求、社会利益相关 ,因而与价值不可分离。在科技史上 ,科学始终存在着工具性价值和求真性价值之争 ,在当代又演化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争。  相似文献   
209.
最佳适配理论、素质-压力模型、差别易感模型从不同视角阐述了气质、养育方式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最佳适配理论强调气质特质与父母养育方式的良好匹配能促进儿童的社会适应,而不良匹配则会带来适应问题。素质-压力模型强调在不利父母养育条件下,具有"风险"气质特质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而对"弹性"气质的儿童影响不大。差别易感模型则认为儿童"易感"的气质特质在良好的抚养条件下表现得"更好",而在不利的抚养环境中表现得"更差"。围绕三种代表性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结果,对当前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细分了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从气质与积极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养育过程中父母角色分工的差异,以及气质与养育方式动态作用机制三个方面指出了将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210.
采用问卷法对290名初中生在初中三年间积极适应的发展状况进行四次追踪测试,利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个体积极适应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了随时间稳定变量(学校转换)和随时间变化变量(压力知觉)对积极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初一到初三,个体积极适应的自我肯定和行事效率维度呈曲线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逐年下降;亲社会倾向呈线性上升趋势;积极应对呈线性下降趋势;2、学校转变对初中生积极适应发展的影响较小;3、压力知觉可显著抑制当时初中生的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