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42.
本文就客家萨满通灵的途径和仪式进行了分析,并与台湾的神媒如乩童、鸾手、查某佛等逐一做了比较,最后反思了一直以来对萨满认识上的简单化,认为人类学的视野里,萨满是以一个"他者"面貌出现,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形态,应该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它,并且认为萨满是透视解读客家文化和客家社会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相似文献   
243.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和CNKI有关肝移植与心理学的文章,对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理不同特点进行总结,制定心理干预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指导,从而提高肝移植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44.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分别介绍了其基本概念、临床分型、理论模型、评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这一心理障碍的进一步研究能充实心理咨询治疗的课题,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45.
刘寅  陈正根  张雨青  张宁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11-1517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民族差异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PTSD的发生率较高和症状反应与症状结构的差异。以美国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研究表明, 这些差异主要是源于暴露水平、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汶川地震后, 有研究也发现羌族PTSD发生率高于汉族, 然而对于羌汉民族间症状反应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还并不十分明确。因此, 有必要在中国进行PTSD民族差异系统深入的研究, 这既有助于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 也能够为从东方文化视角下理解PTS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6.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调查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调查了汶川地震1年后的773名中学生,考察了其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地震1年后,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低,其中男生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水平相对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三学生;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回避性症状与警觉性增高症状的影响上发生负向调节作用,在创伤暴露程度对闯入性症状的影响上不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47.
采用追踪研究的方式,在汶川地震后一年和一年半两个时间点,对极重灾区的11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探讨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在时间进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震后一年和一年半的教师,其PTSD水平较低,PTG水平中等,两者具有一定稳定性;(2)在同一个时间点上,PTSD和PTG的相关不显著;(3)震后一年的PTG能显著负向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SD,而震后一年的PTSD不能显著预测震后一年半的PTG。成长对于长期的创伤后负性应激降低有积极作用,可采用积极的视角来进行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248.
彭慰慰 《心理科学》2012,35(2):498-502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不同心理控制源是导致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偏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模拟法官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相似文献   
249.
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在地震30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学习倦怠和创伤后成长等身心状况。结果发现:(1)震后30个月的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发生率分别达到6.6%和69.5%,女生和高年级学生是其高危人群;(2)学习倦怠总体情况比较轻微,学习的低效能感相对较严重;(3)创伤后成长的程度较高,且性别和年级间差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4)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及学习倦怠等3个消极变量和创伤后成长之间分别为正相关、零相关和零相关。建议心理疏导人员将重心放在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的程度及激发受灾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方面,并充分意识到创伤后成长程度较高的学生也有出现心理不良状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0.
汶川地震两年后,采用小五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49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创伤后成长与情绪性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体验的改变分值最高,其次是自我觉知的改变,得分最低的为生命价值的改变;(2)积极应对方式在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不发挥直接的中介作用;(3)情绪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低社会支持组的个体情绪性人格越高,越容易采取积极认知、寻求支持等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产生更高的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