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结合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理论观点、社会医学的分析方法,及对人类进化过程中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和探讨人类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根源.通过对火的应用、食物、幽门螺旋杆菌(Hp)、免疫、运动、睡眠、饮食、基因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综合分析,阐述和认识人类消化性溃疡(PU)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及个人保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2.
《老子》书中的“小国寡民”历来受到注释者、评论者们的否定与批判。他们认为“小国寡民”是老子的理想小社会。他们说“小国寡民”是老子“在古代农村社会基础上所理想化的”“小农农村”,“他们解决所谓时代问题的办法是回到早已崩溃的农村公社式稳定的小天地生活,这些所谓时代问题及他们所能提出的解决方案合起来,即幻化为小国寡民的理想”。①更严重的是他们认为“小国寡民”是老子逃避现实斗争的倒退,是为时代开倒车。他们说“小国寡民”是老子“虽欲返上古之治而不可得”,是“与当时的历史任务背道而驰的”,“是消极退缩的心情”,是…  相似文献   
173.
近年来由于自然及生态环境因素的不断改变,加之物种进化和基因变异的内在因素的影响,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同时旧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他们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在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同时,也使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重新解读和认识他们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4.
创新是未来教育的灵魂。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时代呼唤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广大教师更有责任,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实施开放课堂学习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谈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5.
损失规避是指由损失引发的负效用大于由等量收益引发的正效用的现象, 其产生根源能够从神经经济学和进化心理学两个方向进行解释。损失规避的脑机制分为两个系统:主观价值评价系统主要包括纹状体和前额皮层, 与主观价值的评估有关; 情绪唤醒系统主要包括杏仁核和脑岛, 与厌恶等消极情绪有关。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下, 通过回顾有关动物决策行为的研究来探索损失规避行为的进化历史, 并结合相关进化理论总结该行为产生的进化原因。未来可探索与行为损失规避相关的神经递质, 进一步研究损失规避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76.
自我欺骗:通过欺骗自己更好地欺骗他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慧菁 《心理学报》2012,44(9):1265-1278
心理学的研究几乎都把自欺看作一种个体特质, 主要探讨自欺对个体自身的作用。而在进化的理论框架中, 自欺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策略,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欺骗其他个体。由于直接欺骗有可能被对方识破, 个体把自己欺骗之后就可以“诚实地”向对方传递错误信息而不被察觉。这就把自欺定义为人际间而非个体内的概念。本文系统地阐述人际间自欺的概念和思路, 并为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提出一套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在理论上, 由于难以区别通过自欺的欺骗和直接的欺骗, 本文提出一系列假设和条件来证明自欺的存在, 这些条件包括欺骗双方的地位高低、道德高低、和人数多寡。因为自欺是用来应付高欺骗探测压力的, 上述条件可以反映被骗对象的欺骗探测能力的高低。在方法上, 本文提出采用两次回忆的方式来展现自欺, 第一次回忆时欺骗动机存在, 个体在诚实的状态下提供较少真实信息, 第二次回忆时欺骗动机消失, 个体可以提供较多真实信息, 通过比较两次回忆内容的差异来验证自欺的存在。这一操作方法突破了个体间自欺因缺乏操作定义而无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屏障, 为人们探讨人际间自欺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7.
道德虚伪在个体层面是指人们言行不一, 在人际层面是指人们持有双重标准。心理学家通常从道德动机、认知失调以及精神分析的角度考察道德虚伪。诱发道德虚伪通常会促使个体做出跟他们公开承诺相一致的行为。作为一种机会主义的适应策略, 道德虚伪可能起源于群体适应情境下的自我谋利需要, 带有欺骗他人和自欺的特点。除了情绪、权力等因素之外, 未来研究需要考察自恋、羞耻、社会操纵能力、情商、文化因素对道德虚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亲缘利他的不对称性:进化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含适应性理论是进化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假设, 个体的亲属是其适应性的载体, 但亲属们的价值有所不同。大量研究发现, 亲属的利他行为表现出不对称性, 即遗传相关系数相同的亲属表现出不同的利他倾向。如祖父母对孙辈的投资中, 外祖母往往投入最多, 外祖父和祖母次之, 祖父投入最少。研究者用内含适应性理论来解释这种亲缘利他差异, 进而提出了“父亲身份不确定性”等具体的进化假设。未来研究中, 国内研究者应在正确理解内含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 更多关注亲缘利他的不对称性, 采用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和统一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9.
与传统学习观不同,网络式学习观认为,学习内容的体系建构不应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由学生主动建构;并且,这种体系结构的建构不应在初级学习阶段而应在由初级学习向高级学习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在此之前,学习重点应在于对学习联结点与背景知识群的掌握,章以学习的四阶段论论述了这一主要观点。章还阐述了教师在网络式学习观中的作用及网络式学习观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0.
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想象是“艺术审美的翅膀”,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出戏、一部电影……我们被想象的翅膀带人作品的意境中去,那是一个个深邃的艺术空间,扑朔迷离,绚丽多姿。想象在其间邀游,领略无限风光,唤起种种审美的愉悦情感。不仅如此,想象还能引发我们的思索。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使我们感悟到作品的“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