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的影响。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内变量为自我损耗,组间变量为情绪动机方向和强度,使用双任务范式操作自我损耗,使用情绪动机图片启动被试的情绪动机,使用延迟折扣任务的指标k值测量冲动决策。结果发现,高趋近动机的k值大于低趋近动机,高回避动机的k值大于低回避动机。结果表明,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
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义务而不出于任何偏好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这个"义务的第一命题"在当代遭到了来自德性伦理学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情感才能表达对人的关切,也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当代一些康德学者试图维护康德的主张,认为在康德那里并不排斥情感,情感或偏好可以融入康德的行动理论。帕顿、亨森、赫尔曼以及阿利森采取了不同的方案,或认为康德的论述更多地出于方法上的考虑,或构筑行动模型表明情感在有道德价值行动中的地位。这种解释方式可以被称为调和式主张。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不仅不符合康德的原意,且本身也问题丛生。调和式主张的根本问题在于以经验性动机理论解释行动,而康德是在意志的规定根据上来确定行动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3.
扎戈泽博斯基主张用伦理德性来解释理智德性,即理智德性是一种深层的和持久的获得性卓越,包括产生一个特定欲求目的的典型动机和实现这个目的的可靠成功。然而,无论是在对德性进行解释方面还是在解决葛梯尔问题和价值问题方面他都遭遇了困难,问题的根源在于理智德性的内在性与知识的外在性之间的矛盾。一种可行的建议就是放弃理智德性的成功要求,全面转向内在主义,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知识解释的辅助因素。总之,扎戈泽博斯基对理智卓越的追求和"真理之爱"的召唤重续了古希腊的哲学传统,促进了知识论与伦理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4.
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  相似文献   
25.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地点等因素均同大学生利己性利他动机无关。独生子女、家庭地点、学校性质同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6.
研究目的是探索中国背景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四类组织中员工建言行为的差异,及员工个人权力感和权力动机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员工和管理者进行配对取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324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建言行为在四种组织类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员工个人权力感和权力动机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权力距离倾向在组织类型和个人权力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最后,研究梳理了组织类型与建言行为的关系模型,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
在道德问题上,荀子介于功利论与道义论之间.这种复杂的道德学说形态的成立赖于苟子关于心的两种能力的阐发.苟学体系中的道德动机在于“心之所可”所具有的意志决断和行为能力.这种能力独立于由欲望而来的行为能力,是道德主体得以挺立的契机.在此前提下,“心之知”通过分辨、反思、权衡,逐步使这种动机所肯认之价值内涵和达成途径清晰化,并使其在诸种行为动机的争斗中胜出而挺立.荀子在心的这两种能力的基础上建立的道德学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不能保证道德的绝对地位,最终开出法家的端绪.  相似文献   
28.
王振宏  刘亚  蒋长好 《心理学报》2013,45(5):546-555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认为, 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运用情绪图片诱发被试高、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采用停止信号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考察了不同趋近动机强度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中性条件相比, 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促进了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2)在停止信号任务中, 相对于中性条件,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缩短; 在任务转换作业中, 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和错误率转换损失均显著降低,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损失显著增加。因此, 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受其趋近动机强度的调节, 即低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灵活性, 提高停止反应与任务转换的速度; 而高趋近动机积极情绪增强认知稳定性, 加快停止信号任务中Go任务和任务转换作业中重复任务的反应执行, 增加了反应时转换损失。  相似文献   
29.
胡艳梅  张明  徐展  李毕琴 《心理学报》2013,45(2):127-138
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过程是灵活可控的; 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刺激既可以捕获注意, 也可以被抑制。实验1通过操作匹配试验概率来诱发不同水平的抑制动机, 考察在客体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的导向作用中抑制动机的影响。匹配试验中有分心物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相同。控制试验中所有搜索项目均与客体工作记忆内容不同。实验2保持实际匹配试验概率恒定, 仅通过改变指导语来调节抑制动机水平, 以排除练习的干扰。两实验结果均表明, 当抑制动机水平较低时, 匹配分心物会捕获注意; 而当抑制动机水平足够高时, 匹配分心物会被抑制。并且, 抑制动机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认知控制的效应量和时程。  相似文献   
30.
贪婪是人性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经常讨论的话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贪婪的概念,并将问题聚焦在对于物质的贪婪上.然后总结了贪婪的特点,并提出贪婪的定义.接着阐述了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对贪婪的态度,以及贪婪动机如何影响自利行为.贪婪决策是个体决定是否做出贪婪行为的心理过程,受到自我意识和情绪的影响.贪婪决策过程模型整合了控制性、自动化两类加工方式,阐释了自利倾向与道德自觉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对以上内容逐次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