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学海》2016,(5):5-11
西方国家的民主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进程是分阶段进行的,而中国的民主和治理现代化则是叠加进行的。这种"时空错差"就使得中国国家治理在民主化进程的反应陷入限制国家权力和保持国家权威的悖论性之中。面对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现代国家的治理之道,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放在一个"政道"的层面上:应高度注重人民对于国家政治体制合法性的认同;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建立一个政治文明的国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厘清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使两者在国家治理中达到均衡,对保障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革进程中,建立以法治和宪制为基础的民主治理,是使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渐走向实然均衡的关键。一个宪法体制(依宪而治)的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民主与法治在这个制度框架内,才能和谐、共容。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提升与现代社会相配套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现行宪法体制,使之成为一个与日常政治相适应的宪法。  相似文献   
162.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衡量文化的重要维度。两者的价值取向有所区别,前者关注自我的独特性,而后者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众多影响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新因素并构建了理论。这些理论中有4个理论非常具有代表性:现代化理论、气候-经济理论、传染病理论以及大米理论。其中后3个理论从远因的角度来对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为研究者探究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成因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用多种测量方法综合的方式或者从基因的角度来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一名阿訇与宗教团体负责人,应该更加认真地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思考在大变革时代中,如何引导穆斯林群体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以创新思维加强宗教团体与场所的自我管理,这是当下宗教社团与场所面临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64.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 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 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 现有研究显示, 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 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 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 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 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 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 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5.
谭群玉 《现代哲学》2012,(1):123-126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俞吾金教授,受聘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下简称马哲所)和哲学系讲座教授仪式,于2011年9月15日,在中山大学文科楼225演讲厅隆重举行,马哲所副所长、哲学系副主任刘森林教授主持了聘任仪式,并简要介绍了俞教授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6.
申晓云  王尤清 《学海》2012,(4):205-209
社会的进步是理性成长的结果,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观念在引领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就引起了知识精英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理性、观念从何而来?是神的启示(人的灵感),还是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产物?也许,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答案,或者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对观念本身及其形成历史的求索中,一个独立的、有特色的研究领域发展了起来,这就是观念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7.
基于稳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社会在相应的文化、社会、教育及伦理条件下形成的“道德建设”的理念,在现代化条件下遭遇挑战.适应多元、多变、多样现代文明的“多”气象的“道德发展”理念,是现代文明体系下把握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8.
王庆节 《世界哲学》2012,(4):5-23,161
本文试图从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三处基本定义,即"导论定义"、"系统定义"与"界限定义"的分析和梳理出发,将之分别解释为对康德Transzendental philosophie的起点、进程与界限的表述,并将后康德哲学的三个主要发展和"传承",即德国观念论、新康德主义与超越论现象学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的解释,视为主要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的创造性批判、发掘和拓展延伸。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下,作者强调,理解现象学哲学的康德批判的关键就不仅在于施行或者限制在某种经验认知客体和绝对主体之间的"返转"或超越,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来说明这样的"返转"或"超越"活动本身是如何可能和发生的。借助这一澄清,论文最后对康德transzendental概念在汉语语境中历时已久的译名之争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9.
《学海》2017,(2):174-180
法制现代化论题始终需要置于现代性语境中予以阐释。后现代社会的形成,现代性的反思性日益凸显,构架现代性制度之维的现代法律和司法,需要因应现代性的反思性要求。反思现代性既是对理性前提预设的追问和重释,又在向世界蔓延过程中遵循实践逻辑表现为多元现代性状态。中国的法治道路既是对西方法治理念的反思,也是对自身传统的重释。在司法层面,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反思性要求从方法论上入手,从具体的案件审理切入,将案件审理作为渐进式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70.
一年中的每个白昼,西安回民街都是热闹祥和的;四季中的每个夜晚,回民街依旧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站在高楼往下看,历经千年沧桑的回民街被周围现代化大楼包围着。在这座大城中,它虽偏居一隅,毫不显眼,但却充满生气;它虽显得有些陈旧,但却坚韧执着地传扬着古城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