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我在友人处听说郑州有个才女,又是著名画家,当时,只有个简单的印象。日前,我看到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尘露微吟——赵曼散文集》,以及《美术学刊》上介绍的她的作品,百闻不如一见,其文采和绘画艺术令人  相似文献   
112.
《法音》2012,(7):63-64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刘舒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7日晚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做题为"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的讲座。学诚法师围绕中国佛教与文化自信,从五个方面来阐释:中国佛教的兴衰与展望;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文化的内容和自信;中国佛教在近现代的意义和自信;中国佛教推进现代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3.
肖永明 《法音》2008,(9):25-29
时至近现代.以杨仁山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印经、讲学、弘法为机枢,中国佛教一改明清以来衰敝不振的状况,全面复兴。其波推浪涌、波澜壮阔之势,运承隋唐中国佛教之盛.而有别于隋唐佛教的则是.近现代中国佛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政治领域中.大放异彩.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4.
赵曼,字吟泽,200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6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专业画家、北京渊林画院画家、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华情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等。画画之余,从画散文创作和美学研究,多幅作品及论文发表于《画刊》、《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报纸杂志。2009年《尘露微吟——赵曼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唐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朝代,也是人物画"曲眉丰颊,体态肥胖"艺术风格风靡一时的艺术精神时代。这种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融合并接受了当时社会民众的审美考验,以致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16.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行业。在五四运动后,随着新文化思想的发展与传播,以他为首的一代艺术家把西方素描引入了中国,使得西式艺术教育开始在中国普及。试从古往今来多位画家对素描与写意人物画关系的看法、对写意人物画造型的改进以及当代画坛中对“西画中用”的褒贬不一的声音入手,讨论素描对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造型的影响,希望能给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7.
吴道子一生人物画成就颇高,其“吴家样”源于生活万象,将西域样式与东方审美完美融合,创造出高古飘逸的艺术境界和新颖独特的人物画图式,对唐代及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从“吴家样”艺术特征、吴道子人物画的传承创新、“吴家样”的传播及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8.
从晚清碑帖融合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沈尹默推动帖学复兴,以及20世纪后半叶帖学的多元化格局以至到21世纪初新帖学的倡导,当代帖学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的发展过程。当代帖学借助主体论和对魏晋二王帖学的全新阐释,冲破了赵、董帖学和海派帖学的观念桎梏,无论从审美方面还是技法体系方面,都实现了历史超越,从而使其具有了全新的历史维度。因此,新帖学的发展,对整个书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正>中国水墨画自元明以后,日渐重意韵,关注点在于创作心态的有意无意之间,表现方式在于若即若离之中的耐人寻味,以及对相应笔墨方式的把握。应该说,从审美的角度看去,它意欲体现的是"物我两忘"的精神理想和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而从艺术实践上看,这是游心于高蹈般的境界,非等闲之辈可以抵达,其笔墨难度颇似自然天籁般淡泊随意而难以实现。这自是对画家艺术情怀与艺术  相似文献   
120.
《天桥人物》是中国杰出的版画家李桦的一套水墨人物画作品,该作品体现了李桦对中西方艺术的融合。1947年,他受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致力于版画艺术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不断创作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艺术作品。李桦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徐悲鸿亦对其水墨作品赞赏有加。以《天桥人物》为例,对李桦水墨人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同时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