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许晓光 《学海》2012,(2):150-158
近代早期,日本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最初的自由主义思潮。在这一思潮中,思想界对人类自由权利的来源、自由权利的分类及其含义和特征、自由权利具的具体内容、人民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获取自由权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形成了近代化的"自由权利观",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42.
<正>语法学界历来对哪些词语属于疑问代词甚至其称谓本身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禅宗语录中疑问代词的研究,主要有专书、专门研究和个案研究等形式;对近代汉语疑问代词的研究,集中在疑问代词的语义和功能、某个疑问代词的使用情况和语义功能分析、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以及疑问代词来源等四个方面。一、疑问代词的定义语法学界历来对哪些词语属于疑问代词甚至其称谓本身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设"询问代字",  相似文献   
143.
近代以来,中国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信道而行善”的教义,积极开展兴学襄教、济贫助困、赈灾纾难、施医给药等方面的慈善活动,而教派门宦制度的形成也与中国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兴起密切关联.这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各穆斯林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了穆斯林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穆斯林社会的近代变迁.由于近代中国伊斯兰慈善事业的善款主要源于天课及穆斯林乐捐,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其社会影响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44.
存思道法作为六朝上清派修习的主体法术,以其丰富的存思技法鲜明地体现了存思冥想术的特征,战后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这一道教法术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本文从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主要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介绍,并随文给予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5.
"不纳税则无代表",将纳税与公民权联系起来,是西方特别是英国政治的基石之一.从1688至1815年,英国的政治改革与税制改革是平行的,最终完善了宪政体制下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46.
考察西方行政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为行政伦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近代人文主义思想为行政伦理的产生与发展营造了殷实根基;行政学的诞生催生了行政伦理问题的生成;新公共行政运动为行政伦理学的科学论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场域.行政伦理学正是遵循这一发展逻辑,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并成为新世纪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47.
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在向中国译介西方科技的同时,也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包括农耕文明介绍到了欧洲,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既对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产生了影响,同时还促成了法国重农思想的兴起.本文依据大量史料,对耶稣会士向欧洲所作的中国农业社会状况及农业生产介绍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8.
纪华传  安修 《法音》2010,(8):22-27
<正>高鹤年(1872-1962)是中国近代著名佛教居士,同时也是一位为朝山访道而四处行脚的旅行家,以及为赈灾救难而四处奔波的慈善家。他生活的时代是中国遭受内忧外患、人民饱受苦难的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历经艰难百废待兴的时期,佛教界忧国忧教的高僧  相似文献   
149.
150.
佛都金陵     
叶皓  高峰 《佛教文化》2010,(4):101-112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它既是古代中国出现佛教活动的最早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弘扬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