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经数千年,形成了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在新形势下,道教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值得我们认真探索。近年来,海南省道教协会结合自身特点,着眼大局,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22.
本刊 《中国道教》2018,(2):12-12
4月16日,中国道教协会在京召开2018年教务工作会议。原国家宗教局一司道教处处长李永战、副调研员宋晓艳出席会议。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副会长孟至岭道长,副秘书长冯正伟、周高德道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全真派方丈,担任过全真派传戒活动八大师和正一派授篆活动三大师、护坛六大师的道长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23.
"伦理正义"是马克思正义观研究的思想背景和可能视角。所谓"伦理正义",是肇始于古典政治哲学的一种正义理解。与"法权正义"基于个体权利追问平等优先还是自由优先的理论争执不同,"伦理正义"以个体德行与公共善的一致为前提,主张个体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实践统一。黑格尔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思辨把握,揭示了"法权正义"的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二元结构及其困境,探索了以"伦理正义"超越"法权正义"的国家哲学路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认了"法权正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耦合关系,阐释了从异化劳动向自由劳动复归的人类解放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法权正义"的根本批判,回答了在现代社会重构"伦理正义"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4.
安全与统战——新中国宗教政策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60多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所面临的宗教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宗教政策也因此呈现出四个阶段的变化,即形成期、失衡期、调整期和转型期。但是,我国宗教政策坚持"统战"与"安全"两大主线或基轴的基本方针却始终没有改变。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择安全和统战的双重视角,试图揭示建国以来我国宗教政策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并为我国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某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225.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226.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已多年,但对其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尚未有突破进展.本文对中国政府审计体制展开剖析,认为现行体制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颇具优势,更能彰显政府审计批判性、建设性、宏观性、服务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故应发展而不是舍弃现行体制.在此体制轮廓下,本文论述了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机制设计与构建,阐述了明确行为依据、认知活动领域、优化作用方式、厘清运行路线、强化素质与管理保障五方面的构建内容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27.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战略性思考起源于先秦时期,许多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以民为本、和而不同、慎战、亲仁善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不仅为历朝历代安内攘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的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8.
如果要分析国学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何为国学,其次还须关注当下的国学热与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国学热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29.
公民概念最初产生于古希腊,公民是具有政治参与权的自由民。近代史上的公民概念是宪政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公民概念。1911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中国开始实行宪政共和制,公民的概念才开始在中国出现。不过,当时所用的是国民这一概念。与民  相似文献   
230.
对不公正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 群体内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 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 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 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 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 而个体的优先价值观和国家认同等会造成成员间群体内疚体验的个体差异。群体内疚的体验会促进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的道歉和补偿支持。将来伤害行为的群体内疚, 以及与其他情绪的综合考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