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采用行为测量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以明确二语语音的激活脑区定位与识别方式。本文对比分析了23名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进行高频、强规则性和强词汇性二语真词的同韵判断时, 与假词和对照字符在行为学和影像学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行为学和影像学结果显示: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识别真词和假词的语音时, 速度相近, 均明显慢于对照字符的识别; 所激活的脑区集中在左背侧外额叶系统功能区、左腹侧前额叶系统功能区、左背侧顶下系统功能区和双腹侧颞-枕系统功能区; 这些脑区与其母语语音处理的脑区相似, 并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左侧化, 在枕叶和小脑等局部表现出较弱的右侧化。上述结果表明:高水平晚双语者在识别二语语音时, 激活的脑区仍然是母语语音处理的脑区, 采用的可能是合成方式而不是直呼方式。  相似文献   
172.
郑新夷  连榕  何少颖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949-1957
通过介绍国外婴儿动词习得的研究范式, 一是习惯化研究(Habituation paradigm), 二是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IPLP), 来揭示婴儿语言前概念形成的认知心理。国外的研究表明, 婴儿的动词习得晚于名词学习; 动词的成分习得(路径成分或是方式成分)在婴儿周岁前也有时间先后; 动词完整意义的获得还与母语的输入有密切关系。综述说明, 采用这两种研究范式研究语前婴儿的语言认知是较为经济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3.
近50年来的语言神经科学研究确认了双(多)语经验的认知效应。就10年来双(多)语经验抵御老年痴呆症(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 AD)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基于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理论, 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探讨了双语(多语)经验抵御AD的神经机制。从外语的类型、熟悉程度、开始习得年龄, 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旨在推动外语学习和教学, 并为老年化疾病和跨学科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4.
采用记录被试阅读完成后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反应时与眼动指标,试图探讨不同阅读能力聋人语篇理解中连接推理的加工特点与效率。结果表明:在语篇局部连贯中断情况下,高低阅读能力聋人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主动的即时性加工,而非语篇阅读完成后被动的延时性加工;但高阅读能力聋人能有效激活背景知识,所发生的连接推理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加工;低阅读能力聋人主动尝试即时激活背景知识、构建句子间的连接推理,但连接推理的加工还未达到自动化程度,推理加工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5.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8,31(2):418-420
该文在概要说明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表现后,着重分析了目的语自身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三种迁移形式,分析了这三种形式发生的原因.正迁移往往发生在所使用的规则和迁移的规则相同或者接近的条件下,负迁移常发生在学习者把第二语言的特殊规则当作一般规则来使用.零迁移常常是因为第二语言规则较难,或学习者没有信心用好该规则.该文还对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及国内的有关研究进行阐述和评介.  相似文献   
176.
基于三重加工心智模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贝叶斯推理的文本范式,通过操纵自变量:因果信息(有或无)与提示指导语(提供或不提供),试图探讨激发反省心智,消解理性障碍的情况下,因果贝叶斯框架的作用机制。估计正确率和准确性的结果都表明因果信息显著提高了贝叶斯推理成绩,准确性的结果也说明指导语可以提示被试放下既有观念,以无偏见的方式进行推理,从而有效促进了贝叶斯推理表现。而在提示条件下增加因果信息并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对于较高元认知的被试因果信息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7.
近年来,有关头胎儿童在面对母亲生第二胎时出现各种问题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那么,是不是儿童在面对母亲生二胎时,都会出现如此消极的反应?会不会出现积极的反应呢?如果存在个体差异的话,那么面对第二胎的降临,哪些儿童更容易出现消极或者积极的变化?另外,是否有保护因素让头胎儿童更好地应对弟妹出生?是否有风险因素导致头胎儿童出现消极的结果?本项目拟开展3项子研究来回答上述这些问题。研究1分析在第二胎降临前后,头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轨迹;研究2分析调节头胎儿童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个人因素(例如,气质和共情);研究3分析调节头胎儿童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家庭层面的因素(例如,亲子关系与父母婚姻)。所获结果将为当前以及未来二孩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供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8.
伏蒙蒙 《管子学刊》2016,(2):113-116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作品。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孔子家语》是一部以语录体为主的说理散文,同时又具有其他文体的某些特质。它与《论语》相比较具有向专论体过渡的倾向,从某些篇章来看它还兼有小说和家训色彩。  相似文献   
179.
咱河土家族村丧礼仪式中的"佛教道士",可看作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巫觋崇拜的典型代表与具体实例.论文从"佛教道士”存在的地域空间与现实处境出发,详细记述了他们在"生死过渡”中的仪式过程,并还原其作为"后世之灵魂向导”的身份属性.全文运用人类学仪式研究的"分隔-边缘(阈限)-聚合”,即"阈限前-阈限-阈限后”之广泛结构的三个阶段对"佛教道士”的运作内容进行了阶段性与层级性的文化解释,认为"佛教道士”是死生人群找寻各自存在轨迹的向导人,同时也是"生死过渡”仪式的发明者、命令者、规范者与传承者.最后认为"佛教道士”的"过渡礼仪”与现代社会的"旅游仪式”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而两者转化的关键在于"再造”.  相似文献   
180.
语文教育家阎立钦说得好:“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学科教育如果缺乏艺术式的教育,将是贫乏、枯燥的教育。”在当前社会大声疾呼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研究如何让课堂富有艺术感,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将是一个新的课题。一堂课中合理地、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对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由点及面,让学生由浅入深,从整体到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