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96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作为人类追求卓越的方式之一,基于非侵入性脑刺激的认知增强成为众多学科和公众关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非侵入性脑刺激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刺激)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提升健康个体认知功能上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两种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自主选择、公平等伦理问题,最后总结了该认知增强技术在体育和军事等两个具体领域的应用。未来可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的深部脑区刺激能力及该增强技术的持续和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982.
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是认知诊断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前者反映信度问题,后者反映效度问题。已有研究提出的指标均是基于二分属性,而多分属性的后验概率分布和属性边际概率分布均不同于二分属性,需要构建新指标来衡量多分属性情景下的信效度。本研究基于二分思想,构建出二元式信息指标用于计算多分属性测验中的信效度,并通过实验设计考察了新指标在多种影响因素中的表现,验证了新指标的有效性。最后,为多分属性诊断测验的编制提供了建议,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3.
在社会互动中, 人们具有自动模仿他人动作的倾向。尽管这种自动模仿有利于个体理解他人动作的感受, 但有时也会与自身的动作意图产生冲突。因此我们需要将自身动作意图与他人动作进行区分并调控二者之间的冲突。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控制(self-other control, SOC)。与动作模仿控制相同, 心理理论、观点采择和共情等更高级的社会认知同样涉及对自我和他人信息的加工。很多证据表明, SOC可能是一种领域普遍的(domain-general)加工机制, 即在动作模仿控制和其他社会认知中, 大脑对自我和他人双方信息的区分和冲突调控共用同一套SOC系统。最近一些研究发现, 相比于抑制自身优势反应的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 SOC是社会认知中一个更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抑制控制对社会认知的作用受到SOC的调节。此外, SOC的领域普遍性提示我们, 未来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模仿控制训练, 来为社会认知受损个体(如孤独症和述情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84.
摘 要 实验1探究前瞻记忆后效的产生是否消耗认知资源,实验2进一步探究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消耗的认知资源的去向。实验1结果显示在完成阶段,相比于基线条件,其它四种实验条件的进行中任务反应速度均较慢,实验2结果显示无论线索是否显著,前瞻记忆后效均会随着认知负荷的提高而提高。结果表明前瞻记忆后效产生过程中会消耗认知资源对原意向进行抑制。本研究支持了抑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5.
多项式加工树(multinomial processing tree, MPT)从理论模型出发,使用多项式模型来拟合行为数据并估计理论模型中各个加工过程发生的可能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分离和量化不同心理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认知研究之中,如态度、刻板印象等。本文首先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并以道德判断为例说明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最新应用。最后,总结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即可以作为一种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和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指出其潜在不足。  相似文献   
986.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内外两方面对影响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了解到认知老化所带来的抑制能力的衰退以及短时记忆缺陷是造成其年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拓展对认知老化的机制和抑制控制能力的认识。另外,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技术揭示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年龄差异的加工机制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87.
杜旌  崔雨萌 《心理学报》2019,51(2):248-258
组织变革前总会有小道消息等非正式信息传播, 这些信息是员工提前了解变革的重要来源。研究探索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对员工变革前抵制意愿的影响, 以及员工变革抵制意愿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基于255位样本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及多层次线性增长模型分析表明:(1)变革前非正式信息的消极性及不完整性, 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变革认知, 进而使员工变革抵制意愿上升; (2)随着时间推移, 员工变革抵制意愿显著衰减, 即从变革前到变革发生时抵制意愿显著降低。研究揭示了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对员工有“热身准备”的作用, 能够帮助员工提前适应, 从而更好地应对变革。研究结果有助于变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88.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直接语言效应和间接语言效应的争论。直接语言效应是指在识记颜色时人先将颜色转换成颜色名称, 再认时通过匹配保留在记忆中的颜色词与目标颜色名称来完成任务。颜色类别知觉是语言策略的结果。间接语言效应是指语言和文化塑造颜色知觉表征, 形成了一个曲形颜色知觉空间, 将人们的注意引向语言和文化定义的颜色类别分界。即使没有语言策略的参与, 类别效应也会出现。颜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和红色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语言和文化中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颜色相似性判断、颜色分类和颜色再认任务, 考察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大学生对红、绿的认知, 探查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及其性质。结果表明, 与汉族相比, 维吾尔族对绿色的辨认、分类和再认存在反应优势, 对红色认知存在反应劣势。与颜色辨认反应比, 两个民族的颜色再认反应时显著长。整个研究表明, 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的影响存在着间接语言效应, 语言与文化塑造个体的颜色知觉空间。  相似文献   
989.
钟罗金  汝涛涛  范梦  莫雷 《心理学报》2019,51(12):1330-1340
三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无意识和有意识自我欺骗存在的可能性, 以及认知模糊程度与动机强度对两种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发现, 自我欺骗存在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形式; 实验2的结果发现, 随着认知模糊程度的降低, 无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明显减少, 而有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显著增加; 实验3的结果发现, 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 有意识自我欺骗人数显著增多, 无意识自我欺骗人数并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 自我欺骗具有现实存在性, 且有两种不同形式; 两种形式自我欺骗具有不同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990.
科学素养是指作为一名有反思意识的公民所具有的解决科学问题和运用科学理念的能力。为实现在认知诊断中对科学素养的测评, 本文基于PISA 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首次提出科学素养包含的三阶潜在结构, 使用新提出的多阶认知诊断模型对PISA 2015科学测评数据进行分析, 并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心理测量学性能。结果表明:(1)新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包含三阶潜在结构的科学素养; (2)科学知识对科学素养的影响最大, 科学背景次之, 科学能力的影响最小; (3)全贝叶斯MCMC算法能够为新模型提供较精准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