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王广发 《天风》1997,(11):14-15
《天风》1980年开始复刊以来,成为抚顺市迎宾路教会的重要学习渠道。 一、教会重视发行 每年从10月初开始,两会主任何荣海同工,都是利用各种聚会的会后,向信徒动员订购《天风》。由于领导重视《天风》发行工作,在这个教会,从领导班子、圣工人员、各堂点负责人、教牧人员、义工传道员等都是人手一份。订购份数。  相似文献   
32.
最近,偶尔读了一篇关于养绿萝的文章,颇有感触。 人们养花草爱养绿萝,只因大多觉得绿萝只需要一些水就够了,省去了找土栽培的诸多麻烦。其实养绿萝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相似文献   
33.
中国古代"恶"之存在论与价值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存在论角度来说,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构成中国古代性恶论的前提和根据。从价值论层面而言,古代性恶论者主张抑恶扬善或存善除恶。这就导致古代性恶论的悖论,一方面在存在论上肯定"恶"有存在的事实和根据,另方面在价值论上却否定"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性恶论者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使人成善、为善,性恶论和性善论在善恶问题上是殊途同归的:在存在论意义上是殊途——性恶论者道性恶而性善论者道性善,而在价值论意义上是同归——为善。但在去"恶"、除"恶"的正统思想之外,宋明时期的功利学派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4.
田雨 《天风》1994,(7):17-19
站在记者面前的尤木花姊妹,小个子,白色的衬衣束在黑裤里,显得十分精神。 在木花的带领下,记者乘上飞艇,驶向榕城其佃山脚罗源湾畔的基督教合一果园。 罗源湾被起伏连绵的其佃山所环绕,举目远眺,烟雨茫茫,依稀可见泊在湾中的渔舟;飞艇破浪而行,记者确实有一番“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舒畅心境。  相似文献   
35.
传统的医学道德观认为:“医乃仁术”、“生命至贵”等就是“‘大医精诚”。医者要做到“大医精诚”,就要避免《疏五过论》中医者的五种过错,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命。所以,医生要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处理患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名誉,应常怀仁爱之心建立和谐的医惠关系。医生处理患者的态度及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种理念应该成为医生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顺应新医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李湖江 《法音》2015,(2):39-43
<正>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一方面彼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与战乱的影响,造成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蔡勤禹指出:"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有共性,根据这种特点,民国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灾民、难民、失业者、残疾者、乞丐、失养儿童、鳏寡老人、不幸妇女等。"[1]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救济,而彼时的社会救济制度并不完善,佛教慈善救济事业在那个  相似文献   
37.
过拟合现象是心理学走向预测科学的重要阻碍。文章综述了机器学习在解决过拟合现象中的价值和实现途径:(1)介绍了过拟合的两种表现形式和现状;(2)分析过拟合的根因,即“高解释力≠高预测力”;(3)厘清机器学习的建模逻辑与核心技术在解决过拟合中的作用;(4)利用样例数据和代码说明机器学习统计思想在模型拟合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文章指出心理学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借鉴机器学习的分析思想,避免过拟合,进而提供更准确更稳定的结论和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8.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在阳明心学框架内,将其"良知"仅仅理解为知善知恶或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会使行为者的道德行为缺少合理动因。而以一种整体性的解读方式,将王阳明的"良知"理解为一个包含道德主体、道德规范和道德能力三个层面含义在内的整体观念,将使得"良知"观念能够为行为者的为善去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39.
保禄宗徒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圣人。从他激烈迫害天主教会,到他皈依基督;从他退居阿拉伯旷野三年准备传教,到他三次长途跋涉,横跨欧亚大陆,历经十八载的艰苦传教历程;从他呕心沥血在各地创建教会,到他给各地教会写下的不朽书信,无一不彰显天  相似文献   
40.
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一种隐匿的、对立的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的误读。同时,忽视恶的存在的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的,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的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的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的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的。善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的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的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的恶,需要道德信念的坚定、道德偏好的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的德性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