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正何为儒学之真精神?或曰何为孔子之真精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们所批判的孔子只是"假孔子",而"真孔子"的面目已被历史所遮蔽。于是,他发誓要恢复孔子儒家的本来面目——"孔子之真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现在的情况当然已非昔比,"复新儒学"成为儒学研究的潮流。但对孔子、儒学的解读和观点却五花八门,其中又有所谓"汉学主义",用西学来解读中国传统儒学,弄得孔子和儒学面目全非,也出现了真孔子、假孔子还是洋孔子的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儒学之真精神"的问题。这对于儒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822.
尊道贵德     
正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理性的态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指导,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确定自己的方向道路,选择正确的态度步骤,脚踏实地地躬行实践。什么是"道"?《老子》书里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简单地说,"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的客观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  相似文献   
823.
结合《荀子》的许多篇章,荀子“由楚至赵”后,在赵停留时间很长,大致可以延伸到秦军的“邯郸之围”后。荀子居赵期间,因“魏齐事件”,随平原君一起入秦、又一起出秦。正是由于此行的经历,最终形成了《强国》、《儒效》记录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荀子》、《战国策》、《史记》等文献的记载中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824.
《庄子》以批判的态度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人们的实践精神、实践行为与实践结果。《管子》提出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之道、外王之道与圣王之道。内圣之道表现为修心静意、修德获道;外王之道表现为遵循和实行大道而成就帝业、王业和霸业。圣王之道表现为“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禁止歪门邪道,畅通正道,在人们的实践行为中达到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统一,做到功德圆满。  相似文献   
825.
北大简《老子》下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之"和上经第十一章的"损之又损之"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思想史现象,两者有着必然的关联。"玄之又玄之"是一种不断减损、否定的工夫论,是朝着"道"的方向不断接近的过程。"玄"是动词。"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更容易解释后世"双遣"说、"重玄"说产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26.
陈企瑞 《天风》2013,2(2):13-15
圣父、圣子、圣灵三一的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约翰一书》4章8节告诉我们:“上帝就是爱。”说明圣父、圣子、圣灵本身就是爱,并且在爱中合而为一,相爱相契。奥古斯丁(Augustin)把圣父、圣子、圣灵分别类比为爱者、被爱者、爱的关系,因为爱,三个位格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与自然都是上帝所创造,因着爱,得蒙三一上帝的眷顾,也因着爱,所有被造物在三一上帝的创造、救赎、护佑中得以更新而变化。三一上帝爱人也爱自然,因此,基督徒不仅要爱上帝和爱人,也要爱上帝所造的自然。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正在急剧恶化,大气与水圈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居住安全。前不久有新闻报道,我国某县部分餐饮部门为谋取暴利,不惜残杀国家珍稀动物——猕猴。人们时常听闻与生态环保有关的负面新闻,面对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827.
张程业 《哲学研究》2022,(5):118-127
牟宗三在《道体学引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丁耘教授一方面接续了牟宗三的基本洞见,以四因说为基本问题来判摄中西哲学,但另一方面也对牟宗三提出了三个主要批评:1.误认乾元;2.以心统天;3.重流行而无主宰。在批评牟宗三用存在论取代了熊十力的体用论后,丁耘提出了存有与活动之外的道体新义:虚静。但是牟宗三的思想并非不涉及体用论与虚静问题,而是将其统摄于圣人之道与实践工夫之中。首先,牟宗三通过乾道各正性命的“善终”义来强调“天道性命相贯通”是实德成物之流行,肯定了个体终成意义上的目的因,以此与玄学以“乾元”为主的体用论相区分;在《易经》诠释中,牟宗三提出兼赅“静正”与“沛然”的“寂感真幾”的概念,主张通过圣人精诚感应的德性生命呈现道体;在主静问题上,牟宗三以具有德性内容的圣人之道为第一序,并将其作为区分儒道的义理骨干,从而将主静限定在“静复以立体”的儒家工夫论上。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丁耘的道体学之根本差异是前者侧重“心性对扬”而非对道体自身之体悟,时刻突出道德实践的警策义,其着重呈现的是道德、形上学与宗教的源初交互境界。  相似文献   
828.
829.
830.
阮明套 《管子学刊》2011,(2):100-103
晋文侯在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的这段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研究实属必要;而对其名字含义的研究,则不仅有助于理牖周代的命名原则,还可以厘清晋国的相关史事。根据史籍记载,晋文侯被命名为“仇”,其含义并非以往学者所谓的“战相仇怨”,而是“匹配”之义;晋文侯出生之年条之役为周宣王二十三年,战争结果史籍缺载;晋文侯与其弟之命名违反了周代命名原则,预示着晋国的动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