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雷莉是学校里的“劲舞明星”,因此成为许多同学崇拜的偶像。但是雷莉却有自己的目标:要排在年级分数排行榜的首位。当她埋首于高三紧张枯燥单调的作业堆中,实在感到太疲劳时,蕾米唯一的乐趣,便是狂跳劲舞来松缓紧张的心情,恢复心理的平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2.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03,26(1):171-171,170
美国学者Agnew(1992)在古典紧张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心理学对攻击研究、社会心理学对公平研究、医学心理学对压力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广义紧张理论(general strain theory)。广义紧张理论认为个体经历的紧张和压力是犯罪的原因,该理论自提出后引起众多犯罪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经过近几年的实证研究,理论有较大的进展,现将广义紧张理论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以期对国内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3.
投资行为中的突显、过度自信、高估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仲玲 《心理科学》2008,31(6):1489-1492,1488
本研究采用知觉突显(物理、熟悉、背景突显)与过度自信及股价估值匹配的测试方法,比较突显是否存在高估及过度自信现象.研究发现物理突显、熟悉、背景突显均存在高估现象、新股民、低学历、女性突显造成的知觉错觉更高;高突显同时具有高过度自信,对熟悉的股票具有高过度自信且估值高,老股民、高学历、男性,过度自信高.  相似文献   
54.
人体本身对各类疾病有着强大的自我抵制和修复能力,疾病的发生和康复有其自然的进展规律,治疗疾病的过程应遵循相关规律,并辅助人体的这些能力去促进机体的修复。而现实医疗中,人们在享受医学科技成果和医疗保障实惠的同时,常常伴有过度的医疗处置或过度忽视疾病的存在,从而影响疾病本身的自然康复进程,或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疾病治疗自然观的角度探讨了医生和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需了解的辩证思想,并就如何认识和应用疾病治疗的自然观去诊治疾病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5.
付出-回馈失衡工作压力理论(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是基于社会交换公平的工作压力理论,从付出、回馈、过度投入三个方面探讨了工作压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在对近十几年来有关ERI模型实证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该理论在多个领域的拓展以及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包括对ERI理论中间变量及前因变量的探索,研究者们开始将ERI理论迁移到社会的多个领域,以及ERI理论在中国的检验与创新,并提出研究展望与付出-回馈动态交叉失衡模型的假设构想。  相似文献   
56.
弥合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紧张因素的认知差异的关键,是加彼此的沟通和理解.沟通中主要责任在医方,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以患方的利益为中心,用患方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向其适度介绍病情、目前国内外对此疾病的治疗现状、本医院准备采取的治疗的技术路线以及治疗费用、预后状况等详细信息,全面实施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57.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涉及到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者由于对肿瘤的恐惧而形成过分关注;医生未及时更新治疗观念,过于注重对肿瘤的彻底杀伤,并对自己行医的过分保护;医院的不恰当管理。为了促进肿瘤治疗环境的合理化,我们应该防范过度治疗,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医德医风,促进医疗改革的顺利完成。倡导合理、受益性治疗,使患者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娃娃脸效应是指由婴儿面孔特征(或婴儿图式)所引发的普遍、进化的社会认知反应, 不仅包括对婴儿面孔的偏好性反应—— 如优先注意、关怀和照料的冲动, 还包括对于具备婴儿图式的成年人、动物甚至非生命物体的泛化性反应, 即认为这些对象具有与婴儿相似的特质并对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娃娃脸效应的表现、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的相关研究证明了人类对于婴儿面孔特征的偏好性反应是一种本能释放机制, 并为进化心理学中的亲代投资及性别选择理论提供了佐证。娃娃脸效应的文化差异以及实践应用可能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9.
王大伟  胡艺馨  时勘 《心理科学》2014,37(2):383-387
研究考察了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对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先前情绪的主效应显著, 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的个体在灾后风险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过度自信的主效应显著, 高过度自信比低过度自信个体在灾后风险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2)先前情绪和过度自信水平交互影响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高过度自信者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比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更倾向于风险寻求; 消极情绪状态下过度自信水平不同的个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0.
本文综述了关于行为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跨文化/文化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创立以来,在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心理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存在文化特异性的问题上的持续争论.第二部分探讨文化差异的魅力,论证为什么迄今的研究往往偏向于寻找行为的差异而不是跨文化的不变性.第三部分简要概述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偏误、缺乏等价性等问题及其对数据解释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阐述本文题目中的主题,即跨文化差异的心理组织.这部分内容对目前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倾向,即从宽泛的维度或笼统的心理功能角度来组织和解释行为差异提出了挑战.第五部分则通过跨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以几个重要的传统研究领域为代表来具体说明这种过度泛化的倾向及近期的研究发展,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研究人员贡献越来越大的文化神经科学领域.最后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前景与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