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凌斌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4,46(8):1176-1191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时间距离对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即在个体和组织决策情境中, 人们倾向于偏好选择和高估与自身观点和决策相一致的信息, 而不是非一致性信息。通过4个情境决策实验,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期决策会提高信息搜寻和评估中的验证偏差, 而远期决策会降低它们的验证偏差, 知觉到的决策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b)。解释水平(实验2)和期许性/可行性表征(实验3)分别在时间距离对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果依次表明在低解释水平(高可行性-低期许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增强, 而在高解释水平(高期许性-低可行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12.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永进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5):1096-1099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其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但个体如何建构未来目标、确立优势目标等,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3.
王霞  于春玲  刘成斌 《心理学报》2012,44(6):807-817
通过考察解释水平, 诠释时间间隔和未来事件效价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时间间隔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事件效价的感知, 高解释水平事件在长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 而低解释水平事件在短时间间隔后发生的感知效价更好(研究1); 同时, 未来事件效价也会反向影响人们对时间间隔的感知, 相对于未来发生的正效价事件, 负效价事件的感知时间间隔更短(研究2)。无论是时间间隔对未来事件感知效价的影响, 还是未来事件效价对感知时间间隔的影响, 解释水平均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14.
时间贴现是指个人对事件的价值量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现象,它是行为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介绍了时间贴现的数学模型(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族、非双曲线模型)、时间贴现现象和概率贴现现象的联系、延迟兑现与提前兑现时间贴现不对称现象及其理论解释,还讨论了时间贴现现象的神经机制研究。提出了时间贴现未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15.
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怡群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3-1587
最近的研究表明, 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 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 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 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 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 (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 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 (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 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 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6.
刘鑫 《哲学研究》2021,(6):84-94+128
本文意在比较亚里士多德和阿维森纳时间观的异同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两种时间观的相同点在于亚里士多德和阿维森纳都把时间与运动关联起来进行考察,都把时间规定为运动的量(quantity)。差异在于亚里士多德把时间规定为运动的数(number),一种断裂的量;阿维森纳则把时间规定为运动的量(magnitude),一种连续的量。本文力图揭示造成这两种时间解释差异的原因,最终结论为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客观时间观,而是兼具主客观因素、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产物。阿维森纳在解释时间时则有极强的去主观化倾向,阿维森纳的时间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时间观。  相似文献   
217.
<正>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又使人产生了种种异化,处于一种非本真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在其哲学中揭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贫乏与沉沦,并试图使人们重新复归到心物二元统一的本真存在。在21世纪的当下社会,海德格尔的哲学仍有其现实意义,为人们的迷惘生活找到了精神归家的道路。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但人生不可能永远都在快车道上,在繁忙的生活之余,我们终归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生活。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话:"人  相似文献   
218.
心境与界境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 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俩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  相似文献   
219.
何谓成功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段痛苦的经历,每一段痛苦经历都有个成功的结局,所以我们要坦然地接受磨难,并迎接成功。没有人能回到过去改变一个糟糕的开局,但是任何人都能够从现在开始,创造一个成功的结局。错误往往伴随痛苦,但常年  相似文献   
220.
从1950年起,22岁的李嘉诚开始在商场上创业发展。在近60年的沧桑岁月中,他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经历了动乱的“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来势凶猛的亚洲金融风暴,经历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令人叹服的是.他不仅从未有过一年亏损,而且还—步步地由“塑料花大王”走向了“地产大王”,成了世界华人的首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