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文学锋  何杨 《现代哲学》2011,(2):124-128
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庄子》中的著名论濠梁之所包含的命题、论证和推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惠施在论中隐含使用或承认了某种唯我论命题,该命题将导出形如"φ且我不知道φ"这样的摩尔句,从而产生摩尔悖论。庄子通过反驳和"诡"的方式不自觉地触及了其悖论性所在。进一步,利用摩尔悖论表明:在合理的预设下,认识论的唯我论即使是真的,也是不可知的。本体论的唯我论比认识论的唯我论在逻辑上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32.
京兆荐福弘师承章敬怀晖禅,是洪州宗第二代京禅的代表人物。他与唐宣宗的问答录集中反映了他的洪州禅思想及其特点。他对禅宗的佛心论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号,皇帝日应万机亦是佛心。主张顿悟需假渐修,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认为外教诸宗持经、念佛、持咒都是如来最上一乘,禅宗祖师契会心印,亦是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弘受长安政治文化的影响,既继承了洪州禅的思想,也发展了洪州宗京禅的思想特点和风格。弘在会昌法难之后,诏对称旨,既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也为洪州宗在京城乃至禅宗在全国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禅学思想更影响到后世。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文心雕龙.神思篇》为基础,从“神与物游”、“言意之”的命题出发,同时综合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以及叶燮的《原诗》等篇目,对其进行基本的阐释与理解。从而对文学的创作理论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4.
朋星 《佛教文化》1993,(4):21-23
有人说,现在多了一件时髦的事:谈禅。其实,谈禅不是时髦,而是传统,是传统的复兴。谈禅好不好?我看无所谓好与不好,倒是可以问问有用没用?我认为只要正确引导,便会有用。这正如河上的船,无所谓好不好,只要能渡人,便是有用。有用即好。谈禅有什么用?一不能充饥,二不能解渴,却有一大用处,治心病,凡心眼狭窄、心绪杂乱、心神不安、心情烦闷……举凡心中想不开的事,请您听听禅中倒是怎么说的,不妨琢磨琢磨。兴许哪一天您就大彻大悟了,岂不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35.
唐朝沙门慧祥《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中记述:“从此(指中台)东南行,寻岭渐下三十余里,至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此),具奉圣仪,爰发圣心,创兹寺宇。孚者,信也。言帝既遇非常之境,将弘大信。且今见有东西二堂,像设存焉。其余廊庑基域,仿佛犹存。《括地志》以孚为铺,《高僧传》以孚为布,斯背传录之谬也。” 大孚图寺的位置,《古清凉传》  相似文献   
36.
法师是北魏五台山清凉寺著名的《华严》论师,其《华严经论》中的《如来光明觉品》是现存最早的华严论著.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庄子首篇《逍遥游》思想内容与逻辑结构的分析梳理,可知庄子以只有自我的解放为人生中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事情,余者只能从属于这一终极使命发挥作用的思想关怀,以极其浪漫细腻的文笔,表达了道家的理想追求,成为决定整个庄学精神向往的基础与核心。  相似文献   
38.
庄子"小大之"原本"扬大抑小"的义理旨趣,为何会被向秀、郭象与支遁偏移为"小大同扬"和"小大同抑",造成其"无待逍遥义"被变形为"适性逍遥义"与"至足逍遥义"。通过解析"小大之"的四种内在义涵,分析"小大之"四种可能的价值取向及三种现实的诠释进路在"逍遥义"发展史上的落实演进,可以发现,"小大之"概念广泛的能指性和前后文意义联系结构的松散性导致的多种理解的可能性;以及庄子因寓言的手法,以不同物类间的"小大之别"类比同属人类的"小大之别",其间所存在的喻比象征的不相类,是导致庄学史上注家对"小大之"的根本主旨发生诠释的偏移,进而造成"逍遥"义理发生变形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9.
张倩茹 《孔子研究》2020,(1):111-119
正德九年朱陆之是发生于明代正德九年至十一年的一场学术争论,这场争论发生于崇陆的阳明一派与尊朱的魏校一派之间,是明代中后期朱陆之争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现。《朱子晚年定论》是正德九年朱陆之争论内容的深化,相应地,正德九年朱陆之也为《朱子晚年定论》之作提供了理论与舆论准备。正德九年朱陆之构成了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成书背景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正德九年朱陆之与阳明《朱子晚年定论》写作时间的重合;一为正德九年朱陆之与《朱子晚年定论》在主旨、内容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0.
对于叶适与朱熹之间的关系,学界之前聚焦于叶适对朱熹道统观的批评以及由此呈现的两者思想差异,但未阐明叶适道统观何以构成对朱熹思想的实质性挑战。事实上,叶适与朱熹有长时间的思想交涉,二者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学术竞争关系,其思想张力具体呈现在三代道统观的建构上。朱熹在朱陈之中聚焦的儒家政治文化主题上是以建构三代道统来反对陈亮的皇帝王霸之说,而叶适指出朱熹及其门人没有接着三代之道往下讲,认为其建构在“十六字心法”上的三代道统是一种旁出新解,并阐明三代是“君臣共治”“治教并行”的理想政治模式,标举贤臣在道统中承担“教”的职责,从而以“治教并行”的三代道统反对朱熹以“教”统“治”的“治教分离”的道统观。叶适阐明的三代之道,既为陈亮思想导致的骄君现象提供了来自儒臣的约束力,也为朱熹将正心诚意系于君主的自我期许提供了儒臣之教的政治保障,又为浙学的事功主张确立了来自三代的根据,从而将浙学纳入了儒学正统之中,纠正了朱熹对浙学功利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