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0篇
  5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沈约声病说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声病说是沈约顺应六朝勃兴的文学批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评价基准 ,客观上又代表了文学脱离口语后向声韵美发展的趋势。沈约一方面提倡“四声八病” ,同时又重视传统的创作方法和作品的情感内容 ,追求“情”与“采”、“质”与“文”兼备的文学  相似文献   
482.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探讨《论语》中的中国中心主义及其英译。通过比较理雅各、韦利、辜鸿铭、林茂荪和刘殿爵对"华夷之辨"思想的不同译法,笔者发现:民族身份对中国中心主义的不同翻译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译者文化身份的个性化差异,具体影响的方式又十分复杂,很难用中西文化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去概括。  相似文献   
483.
川田是一名好动脑筋的旧汽车推销商。在他的用心经营下,他的小店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经销市场上站住了脚,而且利润年年增长。川田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对顾客心理的准确把握,他善于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484.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说与所说;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485.
回台中乡间省亲,竟逢台风,道路多有阻隔,难以北归,就这样在台中老家住了下来.两宿三天,冒风雨,探望老师,又与昔时学生论谈些时;其余时间就固守在乡居书房里,随意翻读,"一省故旧",却也有着许多前朝珍品"出土"的喜悦.  相似文献   
486.
本文指出,<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以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文为主,杂采成玄英<道德经义疏>及唐玄宗<御疏>等,非唐玄宗所撰;认为是五代后蜀乔讽所编<道德经疏义节解>原书.  相似文献   
487.
GATT/WTO争端解决报告法律效力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GATT争端解决条文和实践出发 ,分析认为争端解决报告具有必须执行的拘束力 ,并批驳了美国学者认为争端解决报告可以用补偿或接受报复代替执行的观点。在争端解决报告对继后案件的效力上 ,分析认为由于GATT的传统 ,报告不被认为具有先例作用。但在关于报告是否构成《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 31条所指后续实践上 ,本文在争端解决报告认定和学者观点基础上 ,分析认为报告应属于后续实践并应在解释条约时考虑。文章最后指出我国应加强对报告的研究工作 ,以从容应对争端 ,并提出若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488.
“舍不得”曾是一种传统美德,这不可否认。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留作参加宴会或其他正式场合才穿;新买的高级食品舍不得吃,而用作招待朋友或客人;朋友送的礼物舍不得用,放在柜子或抽屉里;刚发的工资舍不得花,而考虑以后的急需,未雨绸缪;周末的时间舍不得浪费,而仍然呆板地背着书包去图书馆……生活中这么多的“舍不得”,的确有它的好处,它可以使你节省时间,节约金钱,有计划地消费……但是,凡事都来个舍不得,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适得其反,让人遗憾。新买的衣服舍不得穿,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使款式、颜色等不再新潮而失…  相似文献   
489.
为达成竞争优势,中国公司正日趋通过跨国并购获取知识或战略资产.但是,资源驱动型跨国并购战略的绩效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将通过提出一个基本问题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中国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或战略资产吗?基于吸收能力的文献,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即企业的吸收能力如何影响其识别、整合和应用知识以增强竞争优势的能力.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本文比较性地考察了中国两起颇具影响力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可以运用跨国并购这一手段获取战略资产,但实际结果取决于中国收购企业多方面的吸收能力;据此,本文提出了对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企业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490.
17世纪中叶儒者在亡国之痛中藉由回归传统经典,从事新的研究工作。他们注意到原属于道教的思想学说阑入儒学,尤其集中于易学之中,兹事体大,必须将儒道之间的界线划分清楚。此即本文所称“儒道之辨”。胡渭《易图明辨》一直被视为当时最具代表性、最能穷溯本末的一部易学著作。本文除前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易图明辨》写作背景、胡渭生平及其进入儒道之辨论辩的历程;2.分析《易图明辨》的整体撰著方法;3.分析《易图明辨》对易图源流发展中三个重要问题所作的分判;4.分析“儒道之辨”中“破”、“立”及“补”三个历程,以见《易图明辨》一书在学术史上的位置。结论认为,在“儒道之辨”的第一阶段,学者直接攻击北宋以降的易图之学,着意于“破”而非“立”;胡渭《易图明辨》标识了第二个阶段,为历代易图种种相关的学说寻觅其各自的源流归属,在这基础上再行评价,亦即重在“立”而非“破”。第一、第二阶段所未解决的关于朱子易图思想的问题,历经王懋及纪昀等学者的辨正,重在补充,为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