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为了探索含有新算符的代数运算规则学习的有效样例设计方式,分别采用“转换标记法”和“解释法”设计“指-对数转换”运算和对数运算的样例,考察了初中三年级学生代数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结果显示:(1)采用“转换标记法”设计的样例可以明显提高“指-对数转换”规则样例学习的迁移效果;(2)采用“解释法”设计的运算样例,能够明显促进“对数运算规则”的样例学习迁移效果,并与被试的基础知识有关。  相似文献   
92.
对工作记忆广度机制的四个模型:资源共享模型、任务转换假说、干扰说和时间资源共享模型进行了检验。以6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和转换任务。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和加工项目数不是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主要因素;工作记忆广度受到加工速度的影响;工作记忆广度和线索-任务转换代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支持时间资源共享模型,工作记忆广度取决于注意在加工和存储之间快速、灵活的转换。  相似文献   
93.
从认知过程的角度考察注意焦点转换中的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两个实验要求被试为三个图形分别保持一个数字。实验1设置两种任务:"提取且更新任务"要求被试每次提取一个图形的数字,并对数字进行更新;"提取任务"要求被试只需提取图形的数字,而无需对数字进行更新。实验2设置"更新任务",要求被试只需更新图形的数字,而无需对数字进行提取。实验同时设置抑制转换类型和控制转换类型,以考察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在"提取且更新任务"和"更新任务"中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在"提取任务"中未发现返回抑制现象。这说明,注意焦点转换中的返回抑制现象与更新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4.
【导语】从历史上来讲,17世纪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过渡时就曾经出现过“实验哲学”,它实际上属于近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研究自然规律。而现在所说的“实验哲学”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基于经验数据的哲学探究,如通过经验调查探讨普通公众的直觉,以此检验哲学分析中的相关立场。实验哲学方法的引入,在语言、意识、自由意志与责任、直觉在认识上的可靠性等问题上重构或激发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论争。在传统的哲学研究中,实验哲学可用于概念分析厘清、为哲学辩论提供经验前提,也可用于对信念的拆穿论证或探讨偏见对信念与判断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研究进路,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理论的经验证据到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实验哲学使得基于案例的哲学论证可以诉诸哲学家和常人的经验,但也因此使案例方法作为元哲学方法的地位受到了质疑。从元哲学来看,实验哲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皆与其自然主义的底色密切相关--哲学认识的主体从哲学家或抽象的主体转换为不同类型的主体,哲学认识也从哲学家坐在椅子上的思考转换成对不同主体自然发生的认识的经验考察。由此,实验哲学使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从基于哲学理论的哲学变成了基于常人经验的哲学:其应用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的文化中技能知识与命题知识无法完全区分,还能够为我们揭示哪些地方是直觉容易出错的“雷区”。无疑,实验哲学对认识实践过程的描述使哲学研究更为贴近真实的时空情境和历史脉络,使哲学分析的视野拓展到诸如“道德研究能否提升研究者的道德水平”“生命科学家的基因概念”等新问题。值得追问的是,实验哲学以及新近兴起的经验性哲学研究是否将会发展为哲学的主流进路,还是仅仅作为概念分析等传统的理论化哲学进路的某种替代或补充?  相似文献   
95.
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是道德建设中的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实现了辩证统一。从道德发展层次来看,道德价值的培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中介与桥梁。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认知教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思想前提;努力实践核心价值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基本途径;营造认同核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6.
转换功能对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任务范式比较了16名口吃者和16名非口吃者在数字转换任务的同时重复双声词和叠韵词的时间和口吃频率,考察转换功能对于汉语口吃者语音编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换功能影响汉语口吃者的语音编码:口吃者和非口吃者加工叠韵词比加工双声词需要更多的转换功能。研究结果支持口吃的“内在修正假说”,对口吃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7.
黄明理 《学海》2005,(5):162-165
道德理论和规范脱离实际是传统伦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伦理学研究正在实现三大转向.回归生活,关注个体道德,以及从方法到理论的兼收并蓄,使得伦理学显现出空前的活力.应用伦理学的迅速发展是当前伦理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但道德庸俗化倾向和保守主义是伦理学研究视角转换过程必须力避的两大陷阱.  相似文献   
98.
道德哲学体系中的个体、集体与实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哲学体系与伦理精神体系,应当完成两次辩证转换。一是由个体到集体再到实体的辩证转换;二是由实体到主体的辩证转换。与此相联系,个人主义便具有两种道德哲学形态,即个体个人主义与实体个人主义。集体的形成,必须扬弃个体个人主义,伦理性是集体中的否定因素,只有将集体发展为实体,才能真正解决个体与整体的矛盾。集体上升为实体的必要条件是精神,准确地说是“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伦理精神。由实体上升为主体的真义,是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行动,从而不仅具有实体的伦理性,而且具有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99.
龙霞 《现代哲学》2006,(1):32-36,121
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研究面临着从批判性导向向建设性导向的话语转换的需要。而传统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对法律规范意义的一贯抛弃态度,是实现话语转换的困难所在。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发现否弃法律的规范意义并非马克思思想的固有逻辑。而籍由马克思实践思想中所蕴涵着的实践的内在张力性框架,可以把法律的规范意义容纳进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出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谋求自身内部话语转换的可能和契机。  相似文献   
100.
该文概述西方学术主流从“心灵”到“语言”的范式转换;清理以语言为批评范式的思想家们对语言“本质”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学术立场;凸显语用学对人文学术之重构的巨大影响;指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以及与之似乎针锋相对的“认知语言学”,都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索绪尔之前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对语言决定论的抵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