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曹青云 《世界哲学》2015,(2):83-90,161
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是他们的理论先驱。他们指出亚里士多德既不赞同柏拉图的灵魂与身体的二元论,也不同意德谟克利特的物理主义,因而他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共享深层的理论预设。功能主义者在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时涉及了三个主要观点:反物理还原论、心灵状态的"物理构成的可塑性",以及心灵与身体的"随附性"关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试图主张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在根本上是不兼容的,并指出他的灵魂观应当称为"质料-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32.
《中国天主教》2009,(4):50-50
在一个反省伽利略事件的国际会议上,论者称信仰与理性存在着核心的对话基础,而教会过去谴责伽利略,是有关人士未能区分信仰与科学的界线。  相似文献   
33.
霍母斯·维慈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中对上个世纪早期佛教因应社会剧变的反应是否可称为“复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以为其问题实质正是佛教的神圣性资源如何在现代性过程中得以保存。本文从制度层面、佛教社会功能、全球化或现代性、卡里斯玛、信仰者及其行为五个领域简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佛教的经验研究,试图通过它们反映的当前中国佛教现实情况来重新回应维慈的问题,以反思民国改革对现在的影响,亦为当前佛教实证研究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34.
宗诚尼师     
妙法 《佛教文化》1996,(4):40-41
昨天午后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把多日平静的南京搅成一片纷乱。行人们急慌慌寻找避雨之所,自行车、卡车、小车忙成一团。城中秀丽的绿地北极阁山在雨中仁立,一任大雨在身上滚落,垂下了绿色的头。就在那一刻,鸡鸣寺中住持宗诚法师过世了。但今天我才得到消息,朋友中午电话告诉我大师圆寂了,今天上午许多人到庙里和大师作别,身穿长衫的男男女女流向大师的印地,把一条街挤得满满的。世上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场面,而且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师以德泽被众人,自然受人爱戴。我也要去祭奠法师。我与法师几乎不相识,她根本不会知道我,而我仅是…  相似文献   
35.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6.
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放松主要是消除肌肉的紧张。在所有生理系统中,只有肌肉系统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当压力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小时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除了压力测试外,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37.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将"童年创伤"定义为"个体14岁以前所经历的,站在主体的角度主观感受到的创伤性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外向性、抗挫折能力、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通过外向性、抗挫折能力完全、多重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本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和学习-再认范式考察视觉输入的颜色和记忆中的物体颜色知识一致性对情景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对物体图片进行编码时颜色不一致图片诱发更大N400, 而提取阶段则对颜色一致图片有更多熟悉性加工(实验1); 物体名称能够更快激活典型颜色知识, 对颜色一致名称有更多细节回想(LPC更正) (实验2)。实验结果表明, 颜色一致促进知觉水平的记忆编码, 而阻碍语义水平编码。同时, 颜色一致促进物体图片提取(知觉水平)中的熟悉性和回想过程; 而对物体名称提取(概念水平)的促进作用仅表现在回想上。此外, 颜色与物体名称有着密切联系, 同样影响物体的语义表征, 支持激活-扩散模型理论。本研究从知觉和概念水平上为揭示物体颜色在联结记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0.
大学生身体自尊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研究对2004年至2016年107篇使用身体自尊量表的研究进行了横断历史研究,涉及大学生30738名。结果显示:(1)我国大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年代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2)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都有了一定提升;(3)男生在身体自尊各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女生0.2~0.3个标准差,显示出了大学生在身体自尊水平上的性别差异;(4)从大学生整个群体来看,经济因素、高等教育因素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具有显著相关,而从不同性别群体来看,经济因素与人口压力对于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