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儒学传播到朝鲜半岛后,经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通过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理念和道德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儒学特别是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体系。那么,朱子学是如何在朝鲜朝  相似文献   
102.
梨状皮层或苍白球损毁对大鼠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隋南  翁旭初  高扬  匡培梓 《心理学报》1995,28(4):428-433
在Morris迷宫中,梨状皮层或苍白球损毁大鼠的空间认知作业成绩较显著低于控制组,搜索目标以趋向式策略为主,与正常大鼠搜索策略的差异提示:①梨状皮层和苍白球参与了空间认知加工;②在图认知系统中梨状皮层和苍白球居辅助层次。  相似文献   
103.
廖国锋  沈政 《心理学报》1993,26(3):49-54
用线条描绘的图形作为刺激材料,A为老鼠,C为老头,B为双关图(ambi-guous figure)。图形按两种顺序:A→B→C(Ⅰ)和C←B→A(Ⅱ)向被试呈现,每次呈现时间100ms。被试按刺激呈现方式分成两组,每组20人。被试接受图形的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B图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观察内容。对主观报告考验,发现双关图在Ⅰ呈现方式中作为非面孔刺激(老鼠)被认知,在Ⅱ呈现方式中作为面孔刺激(老头)被认知。ERPs分析表明,双关图作为面孔刺激被识别时,T_3、Pz的P_2波潜伏期比双关图作为非面孔刺激被识别时分别延长6.09ms和7.39ms,波幅没有显著差异;双关图作为面孔刺激时T_3、T_4、Pz和Oz的P_3波的潜伏期比双关图作为非面孔刺激时延长约15ms;波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4.
昙曜兴佛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昙曜在北魏佛教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通过开凿石窟、改革僧官制度、新设寺户和撰译佛教典籍等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他“弘教护法”的愿望,而且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在中国佛教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5.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5,(4):47-47
群仙贺寿图:佚名,绢本,工笔重彩画。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由文人画家所绘的道教神仙画,现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图中描绘了福、禄、寿三星和八仙等神仙向西王母贺寿的景象。该图既以生动的笔法表现了各位神仙不同的形象和各异的性格特点,又有着浓厚的文人画重抒情写  相似文献   
106.
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倒转图设计的实验考察了3—6岁儿童视觉认知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岁儿童对倒转后的图形重新认知有难度。4岁及以后的儿童对倒转图重新认知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对倒转图的认知不仅涉及视知觉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儿童关于二维图画表征的观念。我们推测,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研究还对利用倒转图考察儿童知觉观点采择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倒转图可以成为研究儿童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7.
采用眼动方法,在图-图干扰范式中探讨了干扰图的频率和语义类型对语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与目标图语义一致的干扰图获得的注视时间长于与目标图语义不一致的干扰图,证实了语义干扰效应的存在,与Dell的交互激活模型相吻合。(2)干扰图命名的词汇频率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显著的频率效应,对词汇选择竞争假设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收藏的《金莲正宗仙源图讃》碑文拓片进行考察,并结合对其他相关史料的研究,认为:"全真七子"各自的宗派字谱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经完整地出现,而传说由元世祖钦赐全真龙门派的20字诗文之"意义"则可能早在明代永乐甚至洪武年间就已经发生变化。全真道的宗派字谱的出现,一方面是其教团内部师承混乱而致其有强化内部各系统"认同"的需要;另方面则与明初朝廷加强对佛道二教管理的政策以及颁行《周知册》的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09.
宗教图像把经验与超验、真实与虚幻、欲望与禁忌等二元对立要素组织在同一观照过程中,并通过价值联想的方式构建一个经验事实。这种价值联想是对观视者自身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习得经验的组织、提炼与整合。宗教图像把语言构造的教义理念的核心部分,物质化地凝固在一个有限的、可感知的局部空间中,让信众在知觉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宗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引导和教化信众。而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符号,任何一个宗教图像都可能面对两种潜在的观众:信仰者和非信仰者。从非信仰者的角度审视宗教图像,人们依托的是自己特定的知识经验背景和以往世俗生活意义进行注解,寻找其宗教学线索和宗教艺术品的审美感受,而对于信仰者而言,每一个图像的知觉都试图唤起其内心的感验与参悟,即体验和拥有宗教。本文以藏传佛教六道轮回图为例,通过投射分析,说明宗教图像在两类不同观者内心唤起的不同心理释义过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宗教图像教化功能的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0.
南诏大理国时期梵僧的传教活动,予南诏大理国政治与社会文化以深刻影响。论文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野,对南诏大理国观音显化故事中的梵僧,云南地方志及石刻资料所见的梵僧,南诏大理国梵僧传教的社会记忆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云南地方史志梵僧行化的记载,是梵僧传教南诏大理国的历史真实。南诏大理国梵僧阿吒力的种种神异事迹,折射反映梵僧的社会影响与民间的集体记忆,来自天竺的梵僧沿南方丝绸之路传教,促成了密宗色彩的阿吒力教的流行,书写了西南边疆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