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华南师范大学及彰化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抽取大一至大四共440人为预测样本及1493人为正式施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编制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并通过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两岸大学生适应性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1)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由目标规划、学习趋向、人际关系及环境认同4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2)两岸大学生在总体适应性、目标规划、学习趋向及环境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专业的两岸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且校园活动对两岸大学生适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2.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2018,(6):1477-1483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3.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84.
A.F.科赫教授因其对康德与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深入研究而著名,此外他非常熟悉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当代成果。这使他能够以一种不同于其前辈诠释者的方式来理解德国哲学,并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这两位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的方式对大西洋两岸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让人瞩目的融合。从科赫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欧陆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如何吸收和消化分析哲学的成果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85.
认知风格是个体习惯性的加工偏好。行为研究和任务态的功能成像研究已为认知风格分型理论提供了丰富的依据,但关于个体安静无任务状态下的脑活动是否也能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技术,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较为严格的标准使用认知风格分型任务分离出整体型和分析型认知风格被试,通过分析两组被试局部脑活动的一致性和整体脑活动的功能连接性,考察了静息条件下认知风格分型的神经基础。结果发现,不同认知风格群体的脑局部和整体活动均可能存在差异。个体越偏向分析型认知风格,左侧小脑的激活越强;左侧小脑与双侧大脑的功能区有更强、更广泛的连接。结果提示,安静无任务下个体的脑活动也可能表现出认知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6.
曹洪军 《伦理学研究》2015,(1):72-78,133
道德基础理论的内涵包括先天道德心灵初稿论、后天文化学习修正论、道德判断直觉论和道德基础多元论四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修正"论外,其他部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或批判,海特对此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和回应。道德基础理论以"初稿"论和"修正"论为立论起点,精心制作了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式,用五项标准筛选出了六组道德基础,理论体系比较完备且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向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拓展了道德研究的方法和视野;理论体系阐释略显简单而随意,有待进一步完善,其发展和应用空间也值得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一中,被试被随机要求与学习成绩排名第一或者最后的人相比,然后测量其助人倾向。结果发现,与向上比较组和控制组相比,向下社会比较会提高个体的助人倾向。研究二通过虚构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社会比较,然后测量被试的捐款意愿。结果发现,得知测验成绩比大多数人好的时候,人们更愿意捐款。两个实验共同表明,社会比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由个体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所中介。  相似文献   
88.
花之安是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汉学家,在华居住30余载,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著书立说。《经学不厌精》是他融合中西方经典研究方法,将中国经学史的学术发展脉络加以梳理,将儒家文化置于中西双重文化的背景之下、置于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比较的背景之下进行的全面审视和评述。花之安《十三经考证》对诸经源流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较为全面、系统、严谨地研究中国经学史的最早版本。《十三经考理》则是将儒学和基督教两种经学义理进行的比较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儒家经典学术研究范式、文献解释空间。这部著作可以称为中西方传统经学学术研究史和中西方思想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9.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90.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