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市场营销”这一概念最初是从英文“Marketing”翻译而来的.是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商品济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学科.而“市场营销”观念就是指导各类组织进行营销活动的基本理念和哲学思想。狭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特指本世纪80年代左右盛行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含义,广义的市场营销观念是泛指一切指导和约束营销实践及其业绩的根本思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2.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既渴求知识,又探索人生道路,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有时难免困惑。近期,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碰到了一些宗教传播和迷信现象问题,感到很困惑。其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人生、信仰的问题既不会因应试而消弱,也不会自动解决;相反,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关心和指导。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一些专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精神世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3.
一、在设计中“破坏”的种类 传统的审美一般情况下比较注重一件事物的完美性。通常一事物长时间在正常状态下会被人们所忽略。因此,有时候破坏反而成了一种创造。若将完整的形态有意识地加以破坏、分割,对事物的注意力则会因常态的消失而受到冲击。破坏是通过减缺、分割、解构重组的方式使图形造成残缺不完整的形态,观者在这种图形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造成的视觉上的紧张与冲突,这种有意识的破坏以追求反向的审美趣味,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4.
杨琛 《美与时代》2023,(8):108-112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布局的加快,国际化发展为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圈突破发展瓶颈,面向新时代探索新发展的新维度提供了历史机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试分析探索文化国际传播软实力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出通过实施中原文化、黄河文明国际传播系统工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5.
闫红  杜青青 《中国宗教》2022,(11):78-79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历史舞台。它既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道教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表现出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6.
"微文化"传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式,其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准入草根、形式活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主体成长的需求。但是,作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微文化"自身商业化、娱乐化、碎片化、符号化、瞬时化、部落化和民主化等特征,也极易引发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陷入道德责任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以及道德行为失范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207.
张华  传实 《中国宗教》2022,(6):62-63
东晋时期,众多高僧曾往来于建康与会稽,隐居在剡东名山,潜心于义学研究与佛教文化传播,对佛教中国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浙江剡东(今新昌地区)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208.
云南4个民族20年跨文化心理研究——议青少年品格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世富  阳少敏 《心理学报》2003,35(5):690-700
调查者于1980年惊奇地发现西双版纳的克木人、基诺族、哈尼族和拉祜族的青少年品德与个性非常良好,调查者关注的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这些品德个性的变化。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青少年品德与个性发展的规律,同时,这对跨文化心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访谈、个别接触、活动分析,甚至为了调查而几个月与青少年住在一起。2002年,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品德与个性已有很大变化,他们积极、自信、乐观和有竞争意识,他们的品格至今仍保持良好,犯罪率低,民族青少年的社会化在这变化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9.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10.
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跨文化接触会影响人的适应,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旅居时间、文化距离、歧视与偏见等,内部因素包括认知评价方式、应对方式、人格、与文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人口统计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