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7篇 |
免费 | 859篇 |
国内免费 | 550篇 |
专业分类
29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118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单侧化准备电位(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 LRP)是指在随意运动中,反应效应器方位所对应的对侧大脑皮层出现的准备电位。LRP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启动时间点。LRP可以揭示刺激-反应不同阶段的认知加工时间特性。可以从反应准备的抽象性或具体性以及大脑控制运动输出的“中枢”机制或“外周”机制这两个思路去验证LRP。LRP在阈下知觉和内隐学习、运动准备和反应执行、西蒙效应等方面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新兴的脑-机界面工程心理学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LRP的应用存在着某些限制因素,如:脑电干扰、测量的低信噪比和其本身对反应效应器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53.
前瞻记忆是指现在对将来某一段时间要做的行为的记忆。采用情绪图片作为诱发材料,研究了在情绪刺激下前瞻记忆任务以及前瞻记忆TAP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正性情绪组成绩显著高于中性情绪组和负性情绪组; 前瞻记忆TAP效应在正性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显著,负性情绪下部分显著; 在不同情绪效价影响下,语义—语义组、语义—知觉组、知觉—知觉组以及知觉—语义组的前瞻记忆成绩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4.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因受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针对这一决策偏差的产生根源,研究者从认知、动机和神经三个角度提出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沉没成本特性、情境因素、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基于先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沉没成本效应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方法,探究产生根源,关注行为沉没成本和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5.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56.
实验采用重学—分离设计 ,分别用知觉辨认和再认测验作为内隐、外显测量的测验方法 ,比较重学—启动测验的结果与重学—再认的结果 ,发现 :重学和间接测量的结合能有效地揭示内隐记忆的叠加现象 ;一次重学能使知觉启动测验的成绩产生明显的叠加效应 ;高意识水平学习后 ,低意识水平的重复学习不能改变外显测验成绩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58.
59.
纯粹接触效应是指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的现象。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刺激的呈现次数与位置对纯粹接触效应的影响。实验1讨论了纯粹接触效应与刺激呈现次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刺激的偏好程度和再认成绩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次数水平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2讨论了纯粹接触效应与刺激呈现位置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呈现位置上刺激的偏好程度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再认成绩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0.
内隐记忆研究的实验方法探索:启动效应计量方法的改进思路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验鉴定了常规的启动效应计量方法的有效性程度,并为客观地计量启动效应,创用了“超意识广度法”、“二次比较法”等.结果发现:(1)如被试数量较少,以不同补笔率为“基线值”所求得的启动效应之间发生显著差异的可能性存在;(2)超意识广度法能克服“阈下呈现刺激法”“分散注意法”的不足,为内隐记忆提供有利的识记情境;(3)“二次比较法”能为正常人内隐记忆的存在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证据,并能客观、精确地计量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