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物质主义价值观是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过多追求物质需求,关注物质利益的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心理学范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生存智慧,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无论在理论探讨和实证方法方面都有创新。但是,在如何克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显然是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2.
经济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会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诸多影响。前人认为,经济不平等会强化个体阶层提升意愿。结合生命史理论,研究提出高不平等将使个体偏好后代质量而非数量,以实现阶层提升,且这一现象在高发展水平国家中更为明显。基于开源数据,通过国家/个人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国家,经济不平等降低了国家生育率,并使个体更关切后代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理解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和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应该参与改变世界,问题在于怎样改变世界。要改变世界就要改变决策。以头颅移植为例,有关决策中除了有科学技术和法律因素外,还有重要的哲学/伦理学因素。判断决策是否合乎伦理的标准有两个:决策给利益攸关者带来的受益是否大于可能的不可避免的伤害,决策的制订和实施是否将他们作为一个人来尊重。实践伦理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人们做出合适的决策,即好的而不是坏的、对的而不是错的决策,这个决策使病人受益,尊重病人或利益攸关者,同时也使社会受益,包括减少社会不公正、加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974.
余樱  景奉杰  杨艳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2):2133-2140
以往研究认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 消费者购买与幸福感不显著相关。近期研究发现, 购买是否能够提升幸福感, 取决于如何购买, 例如购买体验产品比物质产品更有利于提升幸福感, 但存在边界条件。文章从个人层面的享乐适应、预期利益、非对称后悔视角及社会层面的社会利益视角对这一结论进行解释, 并从个人因素、情境因素及幸福感的类型三个层面识别了物质购买在提升幸福感上表现更优异的边界条件, 同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创新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75.
当代的危机与哲学的开端--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当代的危机,胡塞尔与海德格尔都曾做出过诊断。作者试图借助于胡塞尔现象学的手段,将海德格尔的一个指路性明察具体化,从而表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源于古希腊哲学中。  相似文献   
976.
传统中国历史思想中的"时间"与"超时间"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铭记刻画了人所身处之境况、时势的脉动以及历史中的个人的种种表现,绝非只是对自然事件的机械式载录而已。在传统中国历史思维之中,以永恒典律(如“道”、“理”)或不朽范型(如尧、舜、三代)为标竿,而尝试去存留、体现的实践过程,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领悟历史上存在过的典范,并将这些典范接引、召唤至人们所生存的时代,也因此中国文化中的“时间”概念寓涵了某种的“超时间”特质:中国人对过往历史的学习,其实只是掌握“超时间”的基点,其究极目的在于将典律范型落实于当代时空之中。中国人所认知的“时间”概念与人文关怀紧密相系;历史上的“时代”就是“时间”的会串、整合与界分;所谓“超时间”乃是从各时代中提炼出的典律范型;而经由人们的描摹叙述,“时间”会经由口语及交书而被转化成“历史”。抽象的“超时间”概念实取自“时间”,俯瞰着“时间”的流转,并且贯穿了整部“历史”的发展。本文先论述中国人文主义具有强烈的“天人合一”特质,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政治取向,一切思想都落实到当下即是的人生与现实。人与自然、超自然的关系在传统中国仍被统纳入“人事”的范畴。本文第一节论证中国史学体现:中国历史意识中,“时间”与“超时间”有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时间”将确切发生的一桩桩事件织结成全幅的网络,而“超时间”是从网络中凝塑出来的中心意义。第二节论证“时间”如何汇淬成“超时间”,而第三节分析“超时间”必须以“时间”为基础始可形成,最后一节则对中国历史思维的特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7.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978.
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德溶 《天风》2002,(2):1-1
2001年12月在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中国新世纪宗教工作的一座里程碑。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宗教工作“四个关系到”的重要性,强调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他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样就将宗教工作的任务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总任务相联系,这对中国基督徒和广大教牧同工是极大的鼓舞,使我们看到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中国基督徒完全可以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这使我们感到无比的光荣与兴奋。前一时期教会内同工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入世后,经济贸易将更加开放,而教会  相似文献   
979.
当艺术理论摆脱模仿外部实在概念时,自身就从沉重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无论外部实在被理解为经验和物质实在(模仿自然),还是被理解为观念和精神实在(模仿美质或理想)。在这两种情况下,实在实际上都被视为外在的和超验的,结果艺术性能沦为消极的或接受的性能:这是词语上的矛盾。此外,这一模仿及外部世界的虚假概念,  相似文献   
980.
张宪 《现代哲学》2002,(1):87-95
本文论述了胡塞尔现象学中作为科学奠基的“生活世界”概念,把它放在中国哲学的传统加以观照,试图对其进行一种新的本体诠释,由此拓展对“生活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