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天主是爱(若一4:8)。因着天主之爱,江苏南京教区主教、神父参观访问团一行10人,在韩国天主教大田教区俞兴植主教的邀请下,于6月13日至18日对韩国大田教区进行了六天的访问交流。此次参观访问交流的主题是:增进中韩两国教会间的了解与友谊、学习的教区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经验,宣传我国  相似文献   
52.
近期,四川乐山教区雷世银神父、汕头教区黄炳章神父相继晋牧,中国教会在主的葡萄园里又增添了两位年轻牧人,这既是乐山和汕头两教区神长教友的期盼,也是中国天主教牧灵福传事业的需要。然而,上述两位主教的祝圣,却遭到了梵蒂冈和某些海外教会人士的无端指责,说什么此举是非法的,正处于教会《法典》第1382条所指定的处罚当中……无权管理  相似文献   
53.
中国天主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于12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团第七届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及重新修订的章程,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及常委、委员。作为与会代  相似文献   
54.
2010年12月7日至9日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4位主教、162位神父、24位修女、91位教友代表  相似文献   
55.
中国苏州与美国15岁学生数学学习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采用"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学生问卷,对苏州市504名15岁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及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美国学生数据作比较.调查表明:中国苏州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他们会运用多种学习策略;那些对数学有更大兴趣和更高动机的学生,有更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更少的焦虑体验.中美两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6.
本文基于几种关于人之由来的说法出发,从科学角度回答“人不是神造的”这一问题。考察了近百年来人类化石发现过程,以及现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分析,并以现代生物学对人体器官进化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出“人是进化的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7.
赵光怀 《管子学刊》2008,(4):115-118
官员与吏员是官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最高统治者直接任命,后者由各级官员自行聘用。吏员制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萌芽于先秦时期。从任命方式来看,吏员制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府、史、胥、徒制度;从职能来看,吏员制度与先秦史官制度之间有内在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8.
万国鼠疫研究会与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末,西伯利亚发生肺鼠疫,传人我国满洲里,沿东清铁路扩散到哈尔滨,蔓延东三省,波及关内。酿成瘟疫爆发流行,几乎重演了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惨祸。时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监督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前往哈尔滨组织领导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以现象学"相关性先天"论题为切入点,借助"纯粹现象"概念在现象学思义开端处所具歧义性的考察而导向现象学还原之本性的探讨.具体的讨论分别着力于对"相关性先天"论题和明见性概念的构造性阐释,籍此,揭示现象学还原与构造观念的内在关联,凸显出先验现象学向最终起源回溯的运思路向.  相似文献   
60.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