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门新的课题.它赋予了我们教师新的教育职能。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在他们走出学校以后,仍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有时终身难愈,严重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心理辅导是一种连续不断、艰巨的工作。今后我要多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多作有益的探索,帮助学生真正健康成长,适应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2.
~~五台山学智,并有自利利他的行为,而感到欢喜,故名。徘徊:来回行走的意思。这句是说,佛教认为来去今过都是空的,菩萨到了初地时,虽然已得意忘言,发起了中道之智,但还在徘徊犹豫。[6]这句是说,不要因为隐士和神仙所居的沧洲、瀛洲离我们很远,就说和尚就修不成菩萨和佛。[7]宾王:亦或辅佐帝王的高官大臣。灵隐:即杭州市灵隐寺。这句是说,随从乾隆皇帝第五次去五台山的高官大臣,只会认识灵隐寺,吟咏灵隐寺,但他们在观海的话,思想还是潮起潮伏,静不下心来,没有入定,没有解脱。[8]这句是说,镇海寺正院旁边还有一个院落,名叫永乐院,里面盖着三间…  相似文献   
173.
《成唯识论》中被视为正义的护法种子说,虽相传是对护月本有说与难陀新熏说的“新旧合说”,但本质上,护法之种子义是本有论的.将一切种子放在刹那生灭、一类相续的种子流中考察,难陀的新熏是无中熏有的新熏,而护法的新熏是必有本有种子为其先导的,两者的差异通过对“闻熏习”的不同释义表现出来.护法与护月的差异则表现在对熏习义的“熏生”与“熏增”两种不同解释上.以《成唯识论》的立场看,熏生是因缘性的,熏增则是增上缘性的.以熏生释熏习是《成唯识论》的正义,故《成唯识论》的性种、习种说应与其本有种、新熏种的定义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4.
《孟子·滕文公上》"有若似圣人"的记载,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有若似孔子"之说的初源。历代关于有若之"似"的具体阐释,大致可归纳为"状似"、"貌似"、"言似"和"道似"等四种意见。相对于胶柱、拘泥于外在体貌特征的牵强附会的"状似"、"貌似"二说,有着经典文献依据的"言似"说显然要更为客观、合理,因而也更加可信。不过,在有若与孔子"言似"的表象背后,更根本的还在于彼此思想的相似亦即"道似"。因此,关于"有若似孔子",最可取的解释应是有若"道似"孔子。  相似文献   
175.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中国民俗观念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是各种信仰的基础。信仰与民俗是民间美术的发展核心与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文化,信仰是民俗形成的主导,民间美术也正是信仰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6.
韩松 《中国宗教》1997,(1):11-12
中国天主教的修院教育———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宗怀德主教访谈录□本刊记者韩松□宗怀德主教(韩松摄)●近年来,中国天主教的修院教育发展很快,新一代德才兼备的年轻神职人员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天主教界青黄不接的状...  相似文献   
177.
雷默 《佛教文化》1993,(1):11-11
“一石激起千重浪”,张中行先生的大作《禅外说禅》印行已非一日。至今尚未听到有批评意见,但张先生在本刊发表的《禅的“禅外说”》却引来不小的反响。惟贤法师是重庆市著名的大和尚,一位德高望重的佛学前辈,他便不顾酷暑高温、挥汗如雨,写了一篇《评〈禅外说禅〉》。见仁见智,本是十分正常的事,只是若干年来大家对批评与反批评都看得过重,特别是与政治挂了钩,闹得不辩则已,辩则必求一边倒,十分不自然,不舒畅。本刊如今偏要做个不偏不倚的东道,各路英雄尽可一展身手,倒要让世人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看个明白,品个究竟。我们希望各方辩者都能畅所欲言,说个痛快;也相信各方读者都能独立思考,想个清楚。倘若有对批评的反批评或对批评的助批评,只要写得认真,论得精辟,一律欢迎。  相似文献   
178.
以“有”“无”论“道”,始于老子。老子把“道”看作是“有”与“无”的统一体,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他还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上,第四十章)。庄子亦以“有”“无”论“道”,认为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庄子·大宗师》)。又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庄子·天地》)。后来,东晋葛洪承继老庄之说,强调大道是“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  相似文献   
179.
自矜者不长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有这样一段轶事: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奉命出使,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发现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字。元用记忆力很强,于是将碑文朗诵两遍,肃王边听边走,好像全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炫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着,一共缺了14个字。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部  相似文献   
180.
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走路走久了,看人看多了,心也麻木了。即使明星显贵的耀眼光芒,也难以让我为之一振。但是,有两个穷人,却如急风阵阵,在我心中卷起层层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