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2.
赵州吃茶记     
一、庭前柏子待何人? 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赵州古佛”,寂后赠“真际大师”。赵州对前来求道者,不管是曾到还是新来,皆请人“吃茶去”。“赵州茶”,“云门饼”、“德州棒”、“临济喝”,自唐宋起就风靡丛林,几成为中国禅宗的象征。净慧法师1988年以《法音》  相似文献   
23.
唐时,佛陀波利来华到五台山拜求文殊师利菩萨,途中受人点化,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土。这部佛典被辽人所崇奉,并造有大量经幢。其目的有三:祈福于当世,灭罪与度亡,回报师恩。山西晋北地区亦流行,是为当地佛教活动昌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4.
新发现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石经幢提供了关于唐朝景教经典与教徒的重要资料。本文将此经幢后半部分《经幢记》中记录的洛阳大秦寺三位来自中亚米国和康国的高级教士,与西安《米继芬墓志》中的大秦寺僧思圆联系对比,并且初步考察了《经幢记》中记录的移居洛阳的一个安国景教家族,证实8-9世纪景教已经在中亚地区具有相当的基础,移居唐朝的粟特人中不仅确有信仰景教者,而且东都洛阳的景教领袖全部是粟特人。  相似文献   
25.
公案是宗门教学锻炼的独特手段,世传有一千七百则之多,常被拈提的则见于《碧岩录》《无门关》《雪窦颂古百则》,但无论常不常见,要举公案,当属“赵州无”为第一。  相似文献   
26.
不空 《佛教文化》2007,(5):124-128
有一段时间,娑婆世界无上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位无上士(世间最尊贵者)、正遍知(能正确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德行与善行都圆满具足)、善逝(虽入涅檠却从不舍弃众生)、世间解(了解世间一切事理)、调御丈夫(能善巧调御众生的根性,化导他们)、天人师(教化天神与人之导师)、应供(德行圆满,受人天供养)、世尊(世人所共同尊重者)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许多大菩萨、大阿罗汉、天上各方仙人、各路龙王、药叉、犍闼婆、  相似文献   
27.
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洛阳景教经幢是粟特移民后裔刻勒者为其母亲"安国"安氏夫人所建造的,经幢题刻将"母爱"提到一个主题,将神性"圣爱"与人伦"母爱"结合。经幢上镌刻有景教《宣元至本经》,但祭母的大悲悯揭示了世俗爱的伦理道德,整个经幢没有表现宗教忏悔心理,而集中表现的是教徒祭母时"母爱"情怀,甚至大秦寺寺主亲自参加教徒母亲的移坟仪式,既有利于信仰的凝聚力,也易为当地百姓所认同,与中国人孝顺伦理与儒家"仁爱"理论有着相通性。这说明景教在"不拜祖先"信仰原则上采取了敬父爱母的迂回策略,赢得了民众的认可。特别是景教入华后将基督教十诫中第五条"当孝敬父母"提前到第三愿,其伦理优先顺序发生变化,适时极力宣喻与自己教义相符的人道思想,开辟了新的获救型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28.
十一面观音     
王尚 《佛教文化》2009,(2):127-128
十一面观音在六观音之中,主救济、破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求福现世利益,除恶向善,引导修行。十一面观音的经典主要有二种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天竺僧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音神咒经》,唐永徽四年(653)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四之经,唐显庆元年(656)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此三种经其实都是出自《金刚大道场经》同本异译,唐慧沼还对玄奘译本作过《义疏》。唐不空译有三卷本《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  相似文献   
29.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这句充满慧光的名言,也有她尚未照耀到的地方,比如说对于我国佛教文化瑰宝来说,很多情况下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我理解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看见”、“明白”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灵中那种慧眼独具、过目不忘的撼动、领悟和契合。写至此处时,我仍感脸红,因为这里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的两篇关于佛教文物的介绍报道,决非缘自我的“慧眼”,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因病住院期间,在每天同样也流过我们眼皮底下的大量报章之中慧眼发现的信息——须知这是一位年近九旬、微恙在身、依然公务繁忙的老人啊!他才是本栏目的真正主持人。在生惭愧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另一个同样令人忧虑的事实:在对待佛教文化瑰宝问题上,即便能达到第一个层次“看见”、“明白”的也不多,出土文物中的佛教文化内涵往往总是有意无意被忽视就是一例。愿我们每个关心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和部门都一道来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0.
徐晓鸿 《天风》2015,(3):68
国家一级文物。2006年因盗墓在洛阳出土,经幢为八棱石柱,底部受损。该经幢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唐代景教石刻最重大的考古发现。经幢分为两部分,包括《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文和"经幢记",经文部分与敦煌残本可以互补。今存洛阳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