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争论都与利用技术来减少人类脆弱性的程度相关,因此脆弱性可以成为反思人类增强技术使用限度的切入点。普遍-特殊脆弱性的传统分类方法被指责“过于宽泛和过于狭窄”。采用罗杰斯提倡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对脆弱性的不同来源(固有的、情境的和病原的)和状态(倾向的和发生的)进行分类。固有脆弱性能够破除技术“激进主义”的幻觉,要求为人类增强技术设定阈值;情境脆弱性可以超越技术“伦理中立”的逻辑,强调人类增强技术应优先应用于弱势群体;病原脆弱性呼吁走出技术“必然幸福”的误区,提醒人类增强技术的不公平分配必然引发新的正义问题;倾向-发生脆弱性通过区分人类增强技术与传统技术,希望人类从“祛弱”的“善后治理”思维转向“畏强”的“前瞻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122.
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电芝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2):272-276
考察小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状况与发展特点是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策略指导的前提。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有较高信、效度的《小学生效学学习策略》量表,对658名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都约高于“一半符合”的3分临界值之上.小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发展高于认知策略.小学生的元认知与认知策略有非常显著的高相关;学校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学校小学生策略的使用有显著差异,年级、性别对小学生的学习策略的使用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支持了小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发展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3.
曾雯 《美与时代》2014,(10):13-13
通过以太谷县金谷广场为例对其使用状况进行调研,比对前期设计目标,在归纳出金谷广场阶段性使用状况评价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合县城广场的设计意见,并希望对县城广场设计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4.
《天风》2006,(12S):48-49
会议消息 江苏省徐州市基督教两会于2006年10月25日-26日,在复兴北路基督教堂召开了六届二次全委会,来自全市六县(市)五区的53名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了江苏省基督教两会七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市基督教两会自换届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市两会工作安排”。会议期间召开了六届三次常委会,对有关人事进行了增补,最后通过了“关于建立《徐州市基督教领域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的决议”和“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25.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锋  沈模卫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2006,38(3):407-413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6.
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宏利  雷雳 《心理学报》2005,37(1):87-91
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589名初二及高二年级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IU高分组被试较少采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而可能更多采用幻想与发泄这二种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分数随PIU分数降低而上升,而幻想与发泄二种应对方式随PIU分数降低而降低。问题解决、幻想与发泄在不同PIU分组间的差异显著。因此较多使用问题解决这一应对方式,较少使用发泄与幻想两种应对方式,可能会减少互联网使用带给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7.
金慧杰 《天风》1996,(3):25-25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入学受教育的权利,为社会培养一代有理想、有文化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8.
余欣 《世界宗教研究》2012,(1):172-181,194
本文以新获吐鲁番考古资料:巴达木墓地所出葫芦木刻冥币和木纳尔墓地所出纸钱文书为基础,与20世纪初斯坦因阿斯塔那收集品,新中国成立后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他各地域出土的汉唐间冥币材料以及传统文献互相印证,着重于从冥币在墓葬中的实际保存状态、制作和使用方式、与墓葬整体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其源流、形制、性质和功能进行了新的考索,尤其是对冥币在中古时代所发生的关键性演化做了较为深入的阐释,揭示了这一丧葬习俗的变迁过程及其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9.
基于以往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成因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作用机制的三个假设模型。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自尊、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均与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有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困扰对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而自尊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人际关系困扰和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地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是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0.
尽管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已经被证实为增强社交焦虑的重要风险因子,然而对其中介和调节机制依然知之甚少。当前研究旨在探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的关系。614名大学生自愿参与了当前研究,并完成了一份包含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反刍思维、社交焦虑和自我建构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正向预测社交焦虑,而反刍思维完全中介了两者间的联系。调节分析表明自我建构调节了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反刍思维的影响。条件间接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刍思维的完全中介作用仅存在于依存型个体中。当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如何影响个体社交焦虑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