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正云  李伯黍 《心理科学》1993,16(5):274-278
应用道德情绪归因和情绪/道德判断两项作业,研究120名4、6、8、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大多效4—6岁儿童对犯过者的成功行为体验积极的情绪,而大多数8—10岁儿童则体验消极的情绪。因而可观察到,我国儿童的道德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向道德定向发展的一般模式,发展的转折年龄大致在6岁左右.  相似文献   
172.
中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韩仁生 《心理学报》1998,31(4):442-451
以归因理论为依据,选取普通学校小三、初二、高二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采用等组对照设计,一为实验班,一为控制班。实验分前测验、教育干预、后测验三个阶段。各班均参加前测验、后测验,教育干预阶段实验班接受归因训练,控制班不接受任何训练。结果发现:(1)归因训练可使学生的成败归因、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积极方面转化。(2)归因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3)归因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坚持性水平。(4)短时间的训练对高  相似文献   
173.
刘永芳 《心理科学》1998,21(4):365-366
1引言归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现象,然而归因的认知过程问题远未受到应有的注意。近期的研究表明,归因是知觉者从多种候选因素中选择原因的复杂的决策过程。选择哪些因素作为待解释的目标事件的原因,和知觉者提取出来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有关。按照这种观点。原因选择是一个在目标和背景事件的特征之间进行比收和匹配的信息加工过程。面对一种待解释的目标事件。知觉者首先会提取出一种与之比较的相反的背景事件,然后对这两种事件的特征进行心理扫描和特征匹配。二者之间能够很好地匹配起来的特征不会被作为目标事件的原因,因为它们不…  相似文献   
174.
中小学生交往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仁生 《心理科学》1998,21(5):467-469
1问题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对中小学生的交往归因进行系统研究的资料。但是,在相关的领域,研究者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Passer等人对婚姻冲突所觉察到的原因进行两维划分,提出了原因源和有意性两个维度.Michela等人对孤独的13项原因进行评定,认为原因可以分为原因源和稳定性两个维度。Folkes在一项模拟的研究中,要求参加者想象他们曾经拒绝过一次约会的邀请,要求被试回答拒绝的原因。结果显示,受拒绝的原因与他人的感情受到伤害的程度有关。Weiner以Folkes的方法为指导,对小学儿童进行研…  相似文献   
175.
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了193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对学习不良和非学习不良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进行了对比,并考察了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学生和非学习不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有明显不同,与非学习不良学生相比,学习不良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而更多解释为有势力他人的控制。学习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另一方面,本研究显示,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具有深层型学习动机,采取深层型学习策略;而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可知因素的学生,不大可能采取成就型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6.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77.
《责任的判断》一书以归因理论特有的深入浅出的方式,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阐明复杂的心理现象.书中从归因入手,阐明判断责任不同于成就归因和责任归因.责任判断是一种复杂得多的心理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由于各种内外部条件的不同,责任可能被追究,也可能减免。这本书发展了他自己过去提出的归因理论.本文着重介绍决定责任判断的基本成分,指出判断责任对指导一般人的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8.
以67对3~6岁的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通过假设情景法探索母亲对不同情景下儿童问题行为的归因方式,并考察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归因对儿童后续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儿童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母亲对儿童不同问题行为的稳定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存在情景上的差异;(2)母亲的不可控归因和稳定性归因可以影响儿童内隐问题行为的发展且受到儿童消极情绪的影响,但母亲的归因方式不可以预测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79.
白洁  杨沈龙  徐步霄  郭永玉 《心理学报》2021,53(10):1161-1172
一些欧美研究发现高阶层者与低阶层者相比再分配偏向更低, 但是这一结论尚缺少跨文化一致性的证据, 而且对于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和干预策略的探讨也相对不足。基于此, 本研究通过3个子研究分别来关注我国民众再分配偏向的阶层差异及其心理机制, 并探讨可能的干预策略。结果发现:(1)与西方社会的情形相似, 在中国社会高阶层者的再分配偏向也显著低于低阶层者; (2)社会阶层对再分配偏向的影响, 部分是通过贫富差距归因倾向起作用的:与低阶层者相比, 高阶层者更倾向于将贫富差距归因于能力、努力、志向或抱负等个体内部因素, 进而再分配偏向更低; (3)通过启动高阶层者谦卑的心态, 能够降低其贫富差距内归因倾向, 进而提升其再分配偏向。此结果验证了社会阶层不平等维持模型的重要观点, 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再分配、促进发展成果共享等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治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0.
李世峥 《天风》2016,(10):44-45
正阿摩司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先知,其名字的意思是"担重担者",他在工作中所体现的精神,恰如其名。先知所处的时代,正值耶罗波安二世执政之时。其时,由于没有敌国的侵扰,以色列享有短暂的太平。由此,经济方面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即社会失去了公义,以致形成了明显的贫富差异。官吏和富商占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的巧取豪夺使得穷人过着朝不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