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陈爱华 《学海》2004,7(5):136-141
当代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它不仅迅速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高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产生了正、负两重效应。关于高技术的伦理价值的分析与思考 ,已成为科技伦理 (高技术伦理 )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62.
冯友兰先生以"正底方法"与"负底方法"建构了新理学体系,相较于对朱子学与禅宗的肯定,阳明学在其中却受到忽视与批判,原因在于:从"正底方法"角度看,阳明学因缺乏概念辨析而思想朴素,"心即理"命题悬置了形而上的理世界;从"负底方法"角度看,阳明学对实际多有肯定,与注重空灵的"负底方法"相悖。因此,如何接着新理学讲的问题,便归于如何以正、负方法重新理解阳明学,揭示其合理性,呈现其价值与境界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说明:(一)阳明学以概念辨析为其形而上学基础,并非朴素思想;(二)阳明学"心即理"命题是朱子学"性即理"命题在认识论上的体现;(三)阳明以"负底方法"对形而下的人伦事务,进行形而上意义的肯定,从而呈现日常践履中的圣人境界。  相似文献   
263.
264.
本文以汉英语音对比为例,探讨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语音对比的方法在纠正学生发音偏误和促进语音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即利用语音对比找出母语与二语相似性,以促使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达到母语正迁移的效果。但同时还应注意相似成分中的细微差别以避免母语负迁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汉外语音对比研究现状,运用语音对比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汉英语音系统的对比描写和运用语音对比中语言的相似成分进行教学的方法,以及结语。  相似文献   
265.
于秀丽  任洁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77-81,128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迁移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于远迁移研究的发展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仍存有异议。其原因是不能说明迁移发生的各种维度。本文提供了一个框架,描述了9种相关维度。可按照这些维度对迁移的研究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才可能将那些相互矛盾的研究成果和那些源于不清楚的术语而产生的分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66.
《学海》2016,(3):189-195
20世纪初,在纽约和华沙的犹太作家们尝试着把意第绪语文学转变成一种世界级的文学,这种尝试建立在一种理念之上,即外在于犹太文化圈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与文学可以促成这一转变。汉语文本和中华文化被当时的意第绪语作家视为终极的"他者",故而在这一时期被引入意第绪语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彼时介绍中国的两个例子,即意第绪语《中国》(Khine)一书的封面和史迪克对李白《长干行》的翻译,研究中国如何被引入意第绪语文学和文化之中,并且从文化迁移角度探讨这种译介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7.
错误加工(errorprocessing)是个体探测错误发生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的高级认知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动机(如奖励、惩罚等)能够影响错误加工过程,但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在梳理和比较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年龄、性别、实验设计、人格和文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通过进一步整合,提出任务相关性(taskrelevance)可能是潜在的共同作用机制,即在与个体目标高相关的任务中,动机越强则错误加工程度增强(如更大的ERN、Pe波幅);而在低相关任务中,动机对错误加工的影响较弱。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上述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任务相关性进而调节动机与错误加工的关系,新观点的提出有助于解释动机与错误加工关系的矛盾结果。未来一是需要系统验证上述因素及任务相关性的作用,二是关注不同类型错误和错误本身的动机作用,三是进一步探究动机与认知因素如何共同影响错误加工,这些将有助于完善和推进动机取向的错误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